正文 第41章 公平(4)(1 / 3)

“中國改革要犧牲一代人,包括工人和農民”辯

每個國民都希望國家強盛,中國人也一樣。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用“犧牲工人和農民”是否真的能換來國家的強盛?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如果占中國大多數人口的工人和農民很貧困,那麼即使中國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二,也不一定意味著中國是真正的強盛。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可以明白下麵的道理。現在在中國,因為內需不夠強大,所以我們需要依靠外需拉動投資和增長,結果我們受到世界經濟的巨大控製和影響;同時,由於外貿用美元決算體係,結果迫使中國擁有了巨額的美國國債。當借主欠了債主很少的錢,那麼借主緊張;如果借主欠了債主很多錢,那麼是債主緊張。再加上美國人通過印鈔票讓美元貶值,最後我們相當於送美國人錢讓美國人花。一個國家,隻有國民富裕了,內需和出口平衡了,那麼國家的經濟才能穩定發展。

現在,工人和農民的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被犧牲了,那麼國家強大了嗎?從一定程度上說,國家是強大了,可以和歐洲和美國抗衡了,可以去非洲投資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反思。

首先,我們犧牲的已經不是一代人了,30年過去了,已經是兩代到三代人了。

其次,工人和農民的利益是不是要被繼續犧牲下去?我們很多人對美國抱有幻想。覺得如果中國經濟和美國一樣強大了,那麼中國人也就都可以實現“美國夢”了。下麵是我了解到的美國的相關情況:

*美國著名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144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在美國成年人當中,有超過1%的人正在監獄服刑,這一數字創下曆史新高。報告指出,美國在監獄犯人人數和占總人口比例兩方麵,都名列世界第一。

*美國人口普查局145公布的一個最新數字是:美國現有貧困人口4620萬,達人口總數的15.1%,貧困人口比例在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中最高。

*餐飲業工人中隻有0.01%是工會會員146,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一個女工147告訴我,她在餐廳工作的半年,平均每個小時的收入就是2美元。

*很多美國大學生靠貸款上大學,還沒有畢業就負債壘壘了,有的不堪重負隻好退學。美國2/3大學生靠貸款讀書,人均負債2.3萬美元148。

第三,“為國家犧牲”是壯舉和義舉,但是當國有經濟的比例日益減少,國有經濟的監管又存在很多問題的時候,國民想為國家犧牲都找不到對象。當中國1%的人口占有了全國41.4%的財富的時候149,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是在為誰犧牲、是在被誰欺騙。

“有競爭就必然有貧富差距”辯

競爭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競爭也並不是壞事。不好的是惡性競爭和不公平競爭。估計在公平競爭下一定也有貧富差距,問題是,我們無法具備公平的基線(就象體育比賽的起跑線一樣)進行實證研究,因為人類社會的近代曆史中的社會幾乎都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社會。所以,我們隻能:看事實,講道理。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當今社會的巨大的貧富差距不是公平競爭導致的,甚至不是競爭導致的。簡單舉幾個例子,有些前麵也已經提過:

*央企高管平均年薪60萬,再加上各種福利待遇平均年收入至少為68萬元,大約是廣東普通打工者的44倍。這是競爭的結果嗎?

*據劉植榮計算,中國公務員工資是平均工資的6倍。這是競爭導致的嗎?

*土地財政和房地產運作上權錢交易,然後工薪階層和打工者們預支一輩子的工資來買房子。這是競爭的結果嗎?

“誰讓我沒有能力!”辯

人和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但是這絕對無法解釋結構性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巨大,我們能說農村人比城市人能力差嗎?我們可以說農村人沒有城市人的學曆高,但是學曆低不能於能力低。還有,事實上,很多有近似相同資質的人最後事業、工作和財富的差別是源於“家庭背景”。

總也忘不了我在美國紐約見到的一個女孩子的故事。我覺有些美國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想一想,美國式的個人奮鬥和成功學在中國也非常流行。把社會結構性問題所造成的貧困強加到對個人能力的否定上麵,這是一個陰謀。美國如此,中國也開始盛行。我在紐約和一個不堪助學貸款的重負而退學的年輕姑娘聊天,她講了自己的遭遇後對我說:“我覺得自己很無能,都不好意思說這些,我也不懂你為什麼對我的生活狀況感興趣。”我聽了她的話不禁震驚和悲哀,我問:“和你同樣貸款上學不堪重負的人很多吧?”她說:“是。”我說:“那你為什麼說怪你自己無能!和你一樣如此聰明(她高中畢業成績優異獲得了名牌大學的獎學金,她是因為學費漲價和生活費貸款而不堪重負的)年輕的人卻要靠政府糧票(政府給貧困人口的補貼,一個月發200美元的食品卷)生活的人不少吧?”她說:“是。”在美國,大選的日子從來不定在周末或者假日,所以很多工人即使有投票意願也很難請假去投票。在美國,被開除的員工就無權上訴雇主了,所以員工在職時不敢投訴怕被開除,而被開除後又沒有資格投訴了。在和這個姑娘聊天中間,她對我說:“我總覺得,有一天我一定會富有。”我就想,這個“美國夢”植入的信息好強大呀,可以在如此嚴酷的現實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