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對女性的影響,就像黃晴,雖然對外界充滿了向往,但是傳統性別關係角色的影響讓她把自己定位為依賴者,這樣下去她也必將成為一個依賴者。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在工作、孩子和妻子這些多重角色衝突中痛苦掙紮沒有出路,就象程雲。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在進入婚姻以後成為重要的家庭經濟支柱,不僅要掙錢養孩子,還要掙錢蓋房,就象王佳。這裏最有獨立性的是王開香,她自主選擇在城市打工,掙錢給丈夫在老家養牛,而且丈夫讓她回去她也不回去。不容否認的是,走出農村,進入城市打工為女性提供了可能性,提供了獨立的可能性。經濟獨立是獨立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比如,對於王佳來講,她雖然是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但是她的思想是不獨立的。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現狀,它有很多糟糕的地方,有很多無奈的地方,讓我們不得不做無奈的選擇或者別無選擇,但是它也具備了一定的開放性,給了人們可能性。從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角色來講,女人要結婚要生孩子,必然導致在工作上和獨立性上受到影響,那麼男女平等到底有什麼出路?
*首先,我們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選擇的可能性,由女性來決定是更多地選擇事業還是更多地選擇家庭;
*其次,社會應該承擔照顧孩子的社會責任並製定支持女性就業的社會政策,以便讓女性可以不間斷地就業;
*還有就是,也會有女性進行極端的選擇,就是當社會和家庭不給予女性足夠支持的時候,女性選擇不結婚或者不生孩子,那麼就不用麵臨多重角色衝突的煩惱了。不過這種後現代選擇在打工群體中還很少見。而且這種選擇也許對實現男女平等有積極作用,但是對社會健康發展卻很不利。
1、女性仍保持著傳統的婚姻觀念
黃晴是河南省蘭考縣人,1989年出生。她父母在老家,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也都在外麵打工。2010年7月2日我訪談了當時在北京工作的黃晴。說起相親的事情,黃晴告訴我:“我可能是出來習慣了吧,現在不想在家裏待著,因為我覺得在家裏待著特沒勁。也不是說在外麵有勁,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就是不想在家待著。我爸爸現在一直催我回家,他說最晚到明年(2011年)的12月必須回家,過年之前就要把我嫁出去。現在在農村,因為男孩子多,女孩子少,說媒相親都是媒人帶著男孩子去女孩子家,讓女孩子看,如果看中的話就再聊,看不中的話就走了。
“現在我爸說不要我的錢了,但是我還是會給他錢的,因為我覺得我要錢沒用,我現在用不著錢,而且我覺得我自己留著錢沒什麼用。如果我以後找婆家的話,人家會給一大堆錢的,那麼多錢就夠我用了,這是生女孩子的好處。現在在我們農村,如果一家有四五個女孩子的話,那人家就會覺得他們家發了,就是這樣的,很多彩禮錢。然後說誰家如果有兩個兒子的話,那就慘了。”
王豔華是河南周口人,30歲,離婚了,有一個5歲的兒子,放在老家。豔華在北京一家商店做營業員。現在她又找到了意中人組成了新的家庭。談到婚姻和家庭,豔華說:“要找對象就要考慮他這個人負不負責任,他對孩子負不負責任,對家庭負不負責任。我離婚以後開始不想找,原因就是涉及到孩子。有了孩子,感覺自己都是次要的。現在我很幸福,我和我先生的關係很好,走路都手拉著手。”
2、女性角色和行為的多樣性
和吳先生的交流
吳先生是重慶市洪湖鎮蒲新村人,1974年出生。他92年開始外出打工,開始做了4年拾荒的活兒,後來掙不到錢就不做了。現在給運輸公司打工,做的是裝車,把小車裝到大車裏麵,已經做了14年了。1999年結婚,有個10歲的兒子。我2010年8月底9月初的時候在重慶市長壽區洪湖鎮坪灘村進行了走訪,在農戶走訪過程中,我提到希望去拜訪他們/她們在重慶打工的子女。後來我們從坪灘村回重慶市的時候,我們在村裏拜訪的坪灘村4組的小隊長陳隊長和餘先生就陪我們一同去了重慶,陪我們訪談了他們的孩子。吳先生是陳隊長的女婿。我們是晚上快9點到的陳隊長的兒子和女兒家的。他/她們住在一個陳舊的高層公寓樓裏,兩家共用一套三室一廳的公寓。算一下,陳隊長的兒子、兒媳、孫子、女兒、女婿、外孫子和外祖母一共有7口人住在這裏。我們到的時候,陳隊長的孫子和媳婦已經都休息了。陳隊長的女兒出去打牌去了。我們是11點離開的,陳隊長的女兒打牌還沒有回來。和吳先生說起他妻子的時候,我們有這樣一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