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社會的斷裂(1)(3 / 3)

冉明豔的情況

冉明豔40歲。我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東莞出租房的狹窄的樓道裏做手工活。她說出租屋太小,隻能放下一張床,外麵地方還大點兒。屋裏很暗,白天在屋裏幹活也需要開燈,白天在外麵做可以省電。她告訴我:“我的身體一直都很不好,是當年生孩子留下的病。我現在坐久了或者是站久了都不行,包括睡久了也不行。我現在也沒有進廠,主要就是拿一點手工活在家裏做,幫家裏人做飯。我現在做手工也做不了多少錢,做手機上麵的掛件,一天如果做2000個才可以掙14元,一個月大約可以掙五六百元。

“2004年在村裏買了同村的人的房子,花了兩萬元。家裏就隻有一間房,實在住不下需要買房,所以就買了同村的房子。是同村的人剛建好的房子。他建好之後因為欠債就出去打工了,所以就把那房子賣給我們了,我們又花了一萬六裝修。不過買了現在也後悔,因為現在也沒人在家住,現在就是用鎖鎖著的。我們現在還欠了一兩萬元的債沒還。那年我們本來存了一萬七千多元,當時兒子在家讀書拿了七千元回去,剩下的一萬元我在江蘇做手術用光了。

以後應該不會留在這裏,因為這裏的房子根本買不起,遲早還是會回老家。”

王濤的情況

王濤91年出生。他告訴我:“上到高二就出來打工了,開始到惠州二叔那裏進了一家五金廠,底薪才770元,周六加班不給加班費,平時加班也比較多,一個月下來有一千五百元左右,是個隻有幾十人的小廠。幹了四個月就離開來到東莞了。

“在東莞,堂哥幫忙介紹進了現在的美泰廠,對這間廠還比較滿意。廠裏主要是生產芭比娃娃的,一個月工資有2000元左右。兩班倒,早上7:30到晚上6點下班。以前這間廠有一萬六千人左右,現在隻有八千人了,主要因為訂單較少。每個星期日休息,周六要加班,有加班費的。

“每個月沒有給父母交錢,隻是會給父母買衣服和充電話費之類的。現在我一個月的開銷主要是買衣服、打球、上網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飯。買衣服有時一個月花500元,上網的錢不多,打球也不多,打電話一個月100多元。在廠裏住扣水電費80多元,生活費一個月扣180元,以前是扣280元,但是我沒有在廠裏吃,中午到廠外吃飯,因為廠裏的夥食很差,有80%的人沒有在廠裏吃飯。現在消費太高了,叫幾個人一起吃飯,喝點酒就要花兩百多元,一個月的生活開銷要花七八百元。

“我自己喜歡上海,想到那裏發展,覺得重慶的氣候不好,也不喜歡東莞,這裏不好玩,工資也不高。自己想做生意,比如超市之類的。不過現在也沒本錢,想到上海開超市,那裏發展空間大。

“我們做的芭比娃娃,一般會賣到美國,高的要賣美金七千多,現在是高科技的,前麵有攝像頭的,還有顯示屏的。我沒有覺得不公平,也沒有辦法,因為到處的廠都是這樣的。我們廠一天可以做這種高端的芭比娃娃四五千個。也有一些低端的,我們廠是美國和香港合資的。”

二、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現實-懸殊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生活質量,但是收入水平是一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下麵通過不同途徑獲得了不同群體的收入狀況。這個對比很粗糙,因為數據的來源、統計孔徑和年度都有出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數據所代表的趨勢是正確的。這裏以打工者月平均收入為1748元為對照(該數據是全國總工會《2010年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狀況調查及對策建議》53中公布的統計數字),下麵的就是一些趨勢性的結論:

*打工者的收入比農民的收入高出很多,拿我調查到的收入最低的一對四川農民夫婦來講,他/她們每人的月平均收入是廣東打工者月收入的1.2%;拿我調查的收入最高的河南的農村婦女來講,她一個人的平均月收入是廣東打工者的三分之一(27%);

*深圳企業管理人員的收入是普通打工者收入的3倍到7倍;

*上海外企管理人員的工資是普通打工者的10倍到33倍;

*央企高管的收入是18到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