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回顧與展望:甘肅省散文創作述評(1 / 3)

夏青

我們現在就來回顧甘肅省的散文創作,好像是有些為時尚早,甚至有不堪回首的感覺。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新時期以來,甘肅省的文學藝術首先發軔的是戲劇創作。粉碎四人幫後,甘肅省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們創作出了《西安事變》、《海瑞訓虎》、《南天柱》、《絲路花雨》等一大批優秀劇目,在當時全國的戲劇創作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確立了甘肅是戲劇大省的地位,尤其是《絲路花雨》,令舞劇的舞台上掀起一陣狂飆,二十多年來多次走出國門,傾倒不知多少中外觀眾,直到現在也仍然是常看常新。這得益於甘肅本來就是一個產生優秀劇目的省份。在建國後,甘肅作者創作的劇目上世紀50年代有《在康布爾草原上》、60年代有隴劇《楓洛池》、歌劇《向陽川》,都曾轟動一時,都是進了北京給黨中央上演過的優秀作品。緊接著是詩歌創作蓬勃發展,這也是得益於20世紀50年代全國著名的大詩人李季和聞捷曾到甘肅工作過,在這裏播下了詩歌的種子,所以一批青年詩人異軍突起,取得不少成就,在國內一直享有詩歌大省的美譽。尤其是今年在魯迅文學獎評獎活動中,老鄉和娜夜雙雙獲獎更使詩歌創作錦上添花。再下來是小說創作,1984年的《麥客》、1988年的《喊會》都獲得過全國矚目的短篇小說獎。惟獨散文創作的成就,在甘肅似乎是一片空白,雖然在《甘肅當代文藝五十年》這本書裏用了不少篇幅來介紹甘肅的散文創作,但是我們確切地說,在上一個世紀,甘肅的散文創作一直徘徊在一種誤區裏。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想抹殺許許多多人曾為之努力過的散文創作。我們今天就要像醫生看病一樣對患者對症下藥,找出製約著甘肅散文創作發展的症結所在,才會有所突破,才會出現真正的發展。究竟怎樣才能使甘肅省的散文盡快走向全國呢?我們目前做的有哪些不足呢?我自己認為有以下四點:一、領導重視不夠不管是經濟生產還是政治工作都需要有領導的重視,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散文創作也是這樣,應該得到各級作家協會領導們的重視。在甘肅全省,據我個人的了解,對戲劇創作領導們曆來都是重視的,不管是行政上的領導還是業務上的領導,都能緊抓戲劇創作不放,多少年如一日,所以能夠達到長盛不衰,才能又出現蘭州方言話劇《蘭州老街》、舞劇《大漠敦煌》等優秀作品;詩歌創作也是同樣,由於領導們比較重視這方麵的工作,一批有誌之士悉心加以培養人才,省文學院光近幾年就連續舉辦了不少次大型的詩會,所以就有了今年在魯迅文學獎上一次有兩人獲獎,幾乎占據全國獲獎者的一半,引起全國詩歌界的一片轟動,確立了甘肅省是全國僅次於北京和四川的詩歌大省的地位;小說創作在上世紀80年代還是比較受領導們重視的,我記得那時省作協和飛天編輯部每年都要召開創作會和作品研討會,組織有前途的作者采風,所以才有短篇小說在全國獲獎,使隴軍在全國短篇小說創作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擺脫了新時期以來前幾屆短篇小說評獎甘肅空手而歸的尷尬局麵。到了90年代大概是由於經費方麵的原因,加上商品大潮的不斷衝擊,全省的短篇小說創作突然沉寂。後繼乏人。進入新世紀以來似乎領導們意識到這方麵的問題,才又加以重視,今年“隴上八駿”青年作家在上海和甘肅聯袂推出大概就屬於這種重視的一部分。但是我們遺憾的發現,這八個人中大多是老麵孔,都是在80年代就小有名氣的作家,而且青年很少,除個別人外幾乎全是中年人!

現在就說到散文創作了。散文創作不要說受到像戲劇和詩歌創作那樣的重視,就連小說創作這樣斷斷續續的重視都沒有得到,說散文創作在甘肅省文學創作中的位置屬於是“後娘手裏的孩子”,一點都不過分。盡管飛天雜誌社從90年代起在這方麵做了很大的努力,每期增加了散文作品的發稿量,還每年舉辦一次詩歌散文大獎賽,但是實際效果並不大。為什麼?說來說去還是領導重視不夠。據我了解,全省迄今為止這是第一次專門為散文創作召開研討會。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領導們真正開始重視這方麵的問題了。“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對散文創作如真能重視,假以時日,總會有新的突破。

二、創作手法陳舊

甘肅省的散文創作,經過二十多年的慘淡經營,雖然有了不少的成績,但總體上和全國的距離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這一點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在學術問題上我們不能妄自尊大、沾沾自喜,也不能自暴自棄、妄自菲薄。我們一方麵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散文創作在我省仍然是處於弱項地位的現狀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變,與戲劇、小說和詩歌的創作成就比,還有一大段距離,還有許多路要走。一方麵必須找出製約我省散文創作發展的症結所在,找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