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帕斯

德帕斯,1908年11月29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他在達蒙斯塔德大學攻讀電氣理論和技術專業,1939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擔任該校副教授,並成為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領導的佩內明德研究中心的重要成員。1942年擔任陸軍佩內明德研究中心試驗工程師,後任飛行試驗主任,在V-2火箭研製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他和125名德國火箭工程技術人員向美軍投誠。

隨後,德帕斯被遣往美國,參加設在得克薩斯州福特布裏斯的火箭研究小組,在那裏工作直到1949年。在美國陸軍主持下,他和一批德國專家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參與裝配和發射V-2火箭,並把在佩內明德發展起來的火箭技術介紹給美國的軍界和工業界,為美國的火箭研製提供了經驗。在美居留5年之後,他和被俘的德國專家一起加入美國籍,成為美國公民。

梁讚斯基

梁讚斯基,1909年4月5日生於彼得堡,後來全家遷往巴庫1)其父在巴庫石油工業部門擔任經濟師,母親是一位教師。他從小是一名無線電業餘愛好者,這也是他日後選定無線電作終身事業的一個緣由。

1928年,梁讚斯基隨家遷到莫斯科,並開始他的無線電專業活動。他在無線電之友協會作裝配員,同時受共青團莫斯科市委的委派任莫斯科短波無線電愛好者分部兼職副主任,在青年積極進行業餘無線電的宣傳推廣工作。他作為當時還是一門新興技術的無線電熱心家,因其表現的出眾才能,被選派到當時著名的列寧無線電實驗室工作。這個實驗室設在列寧格勒,是蘇聯在無線電技術領域的首家研究中心,擁有許多著名學者和工程師。列寧無線電實驗室是蘇聯無線電通信科研組織的基礎,因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兩次榮獲勞動紅旗勳章,這是當時國家的最高獎賞。這個無線電實驗室對梁讚斯基的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在這裏不僅成為一位無線電,行家,而且經過在列寧格勒電工學院的深造,還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由於身患肝病,不適宜在氣候潮濕的列寧格勒繼續居住,梁讚斯基回到莫斯科,進入國家專門技術局工作。在此期間,梁讚斯基在莫斯科動力學院學習,1935年以優秀成績取得畢業文憑。在衛國戰爭時期,他參加研製了蘇聯首批軍用雷達,並因而獲蘇聯國家獎和紅旗勳章。

1945年春,梁讚斯基作為富有經驗的專家被派往德國考察曾轟動一時的複仇武器V-1飛航式導彈和V-2彈道導彈。當時,他和蘇聯著名火箭專家科羅廖夫、格魯什科、比留金、庫茲涅佐夫、巴爾明一起工作,這些人後來組成了頗有權威的總設計師委員會。1946年5月13日,蘇聯政府作出了關於發展火箭工業的重要決定,按照這個決定建立了一批新的研究所,梁讚斯基被任命為其中一個新建研究所的總工程師。1947年至1951年,梁讚斯基參加了在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對蘇聯早期彈道式火箭P-1和P-2的飛行試驗,他領導研製了其中的無線電測試和控製係統。隨後,他擔任火箭研製局局長。但這種行政領導工作並不是他的初衷,因此不久仍然回到研究所任總工程師,致力於技術工作。

梁讚斯基作為國家專門委員會的成員,於1957年參與了準備和發射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工作。這顆衛星的運載火箭無線電控製係統就是在他的領導下研製的。1958年他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被授予技術科學博士學位,後來又被單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在航天控製科學領域樹立了權威地位。

梁讚斯基主持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座帶有全轉動拋物麵雙鏡多波段天線係統的PT-70大、型無線電望遠鏡,天線直徑超過70米,是他的科學創造活動的頂峰。第一座這樣的裝置於1978年在歐洲遠程空間通信中心投入使用,第二座在烏蘇裏區遠東跟蹤站建成運轉。這種無線電控製工程保證了蘇聯行星際探測器的成功飛行。

1984年12月,蘇聯發射兩個金星-哈雷彗星探測器——“韋加”1號和“韋加”2號,完成了對金星的考察任務後,它們沿日心軌道飛行12億千米,於1986年3月與哈雷彗星相遇,對這顆著名的彗星回歸地球進行了就近探測。這其中凝結了梁讚斯基主持研製的地麵控製係統獲得的成果。

此時,梁讚斯基已重病纏身,但他仍十分關注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進行的航天飛機研究的進展。他雖然沒有見到“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飛行,但他在航天控製領域的開拓性成就卻已永載史冊。

1950年,德帕斯舉家遷往北亞拉巴馬州的亨茨維爾,參加陸軍紅石兵工廠的火箭研製工作。第一項任務就是製造紅石液體燃料彈道式導彈,借助V-2火箭的經驗研製的這種導彈能把3噸的彈頭發射到325千米高空。

1952年,德帕斯轉到發射試驗部門服役,擔任了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導彈發射試驗站主任。直到1974年離職之前,他指揮發射導彈288次,其中包括從“紅石”、“丘比特”、“丘諾”、“潘興”等導彈到“土星”1、“土星”1B和“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作。

1958年2月1日,德帕斯主持成功發射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1961年在他的指揮下,先後把第一個航天員謝潑德和第二個航天員格裏索姆送上太空進行了亞軌道飛行,直到指揮發射“水星”6號飛船載航天員格倫完成了軌道飛行。

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發展載人登月計劃之後,德帕斯受命協助選擇“阿波羅”飛船的發射陣地。當“阿波羅”載人登月汁劃完成後,他又著手安排了美國第一座空間站——天空實驗室的發射工作。1981年,他在病中目睹了“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首航成功。

德帕斯在美國陸軍和航空航天局服務30年,1983年10月10日因心髒衰竭病逝。人們高度評價了這位美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見證人。他曾獲美國航空航天局卓越服務獎章。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理查德·史密斯稱讚德帕斯是美國航天發射計劃的卓越組織者和開拓者。

克拉夫特

克拉夫特,1924年2月28日生於弗吉尼亞州的菲約斯城。他在3歲時不慎摔在火盆裏被燒傷,因此長大後未能如願當上飛行員。但是他對飛行的興趣一直未減。美國航空谘詢委員會在他家鄉附近的漢普頓城建立了一個蘭利航空實驗室,專門從事飛行研究和飛行試驗,這對幼年的克拉夫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後來回憶說:“小時候,我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在蘭利度過多少時間,但是當我看到從蘭利上空飛起一架飛機時,我著迷了。我曾經製作過一架裝有引擎的飛機模型,那時我就認定,將來我會設計出有尉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