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民族團結教育(民族宗教知識)(6)(3 / 3)

伊斯蘭教,中國舊稱“天方教”、“回教”、“清真教”等。產生於7世紀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伊斯蘭教產生前的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正處於原始社會解體階段,貧富分化嚴重,少數奴隸主貴族占有大量土地、草場、牲畜、商隊和奴隸,並通過放高利貸剝削部落成員;廣大部落成員則日益貧困,許多人或淪為債務奴隸,或家破人亡,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社會動蕩不安。此時拜占庭帝國和羅馬帝國為爭奪也門和占有也門通往兩河流域的商道,在阿拉伯半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連年不斷的戰爭不僅把富庶的也門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作為阿拉伯經濟動脈的商道也被迫廢棄,使商業貴族收入驟減,大批中小商人破產,廣大下層人民特別是以商隊為生的駝夫、鏢客和搬運夫失去生活來源,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矛盾更加尖銳激烈。

麵對危機四伏的形勢,阿拉伯半島各階級和階層都認識到,擺脫危機的唯一出路是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當時半島所流行的原始宗教已不能滿足政治統一的需要。於是,與奴隸製經濟基礎和政治統一要求相適應的一神教——伊斯蘭教就在這種條件下產生了。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出生於麥加古萊什部落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自幼父母雙亡,幼時曾做過牧童,12歲開始隨叔父經商,後來又做商隊保鏢。在長期的商旅生涯中,他了解了半島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熟悉了流行於各地的宗教和當時正在興起的“哈尼夫’(一神運動),為他以後的創教活動奠定了基礎。25歲時,穆罕默德與麥加的富孀海蒂徹結婚,從此不再外出經商,而專意於創立新的宗教。經過長期的思考,穆罕默德終於在公元610年創立了新宗教。他把自己所創立的宗教稱之為“伊斯蘭”,意思是“順從”、“和平”。把古萊什部落原來信仰的多神教中的主神“安拉”奉為伊斯蘭教的唯一神,宣稱自己是安拉派往人間傳達安拉旨意的最後一位使者。在創傳伊斯蘭教的過程中,穆罕默德除宣揚新的宗教教義外,還根據半島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係列代表下層人民利益的社會主張。因此得到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但由於觸犯了麥加貴族集團的利益,遭到迫害。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率信徒遷往麥地那。

這次著名的遷徙,不僅成為伊斯蘭教紀元的開始,也成為伊斯蘭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穆罕默德到達麥地那後,創建了曆史上的第一個伊斯蘭政權——烏瑪(又稱穆斯林公社),他本人則成為該政權政教合一的領袖。麥地那時期,穆罕默德傳教的內容也從過去主要進行教義宣傳,重點轉向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方麵的改革和社會主張的宣傳。與此同時,穆罕默德與當地的猶太人部落結盟,共同對抗麥加貴族集團的軍事進攻。630年,穆罕默德率領伊斯蘭武裝進軍麥加,迫使麥加貴族集團簽訂城下之盟。兩年後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這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實現了統-。

穆罕默德的繼任者為了擺脫半島的社會危機,在其去世後不久,就在“聖戰”的旗號下開始對外的軍事征服。在經濟利益和宗教狂熱驅使下的阿拉伯軍隊,迅速占領了亞、非、歐三洲的大片土地,伊斯蘭教隨之傳播到這些被征服地區,成為世界性宗教。81.民族分裂主義進行分裂活動為什麼總是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

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進行分裂活動,是新疆民族分裂主義的一個突出特點。

20世紀以來,民族分裂主義的分裂活動時起時伏,從未停止。在這些分裂活動中,民族分裂主義無一例外地都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新疆民族分裂主義的一個臭名昭著的口號是:“我們的祖國是東突厥斯坦,我們的民族是突厥,我們的宗教是伊斯蘭。”這也是他們進行分裂的政治綱領。在這個綱領中,民族和宗教隻是旗號,實質是“東突厥斯坦”,即他們夢寐以求的所謂“祖國”,也就是由他們統治的分裂政權。20世紀30年代,老牌民族分裂分子穆罕默德·伊敏、沙比提大毛拉等,就是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分別在和田、喀什建立了“和田伊斯蘭王國”和“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兩個短命的分裂政權的。40年代,篡奪了三區革命領導權的民族分裂分子艾裏汗·吐烈,也宣布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50年代的和田暴亂,90年代的巴仁鄉反革命武裝暴亂,打的也是民族和宗教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