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一步實現技術創新
定西與發達地區之間企業發展的差距,關鍵的是知識差距、技術差距和信息差距。知識、技術與信息不僅是最主要的生產要素,而且也是最主要的改革要素。定西的企業追趕發達地區企業的基本途徑就是加速知識與技術的追趕過程。技術進步是引起經濟增長的最基本因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加快技術創新必須立足當地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先導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尤其要注重引進適合企業各自特點,既能引得來又能用得上的專利技術和發明創造,引進新技術,改造老工藝,全麵提高企業生產的技術含量。加快技術創新,必須不斷加快企業內部的科研開發進程,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技術成果、科研開發成果評估作價入股、重獎有功科技人員等辦法把企業科研開發的基礎夯實。加快技術創新還必須全麵深入持久地在企業員工中開展技術培訓、崗位練兵、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等行之有效的活動,全麵提高員工的技術素質,增強員工的技術觀念,建立憑技術吃飯的員工價值觀念,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政府要起到保證作用
企業改製後,要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最重要的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及其管理部門,要徹底改變計劃經濟體製下的指導、管理方式,按照政企職責分開、宏觀要管好、微觀要放開的思路,主要抓好政策指導、引導和服務,依法監管,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發展創造一個寬鬆的、政策配套的、法製健全的外部環境。
(一)抓政策指導、引導和服務
首先,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指導力度,引導、幫助企業確定產權結構調整方向,製定好產品開發規劃和年度計劃,還要協調好銀、企關係,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爭取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到銀行的最大支持。同時,還要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方麵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條件,真正運用法律和經濟的手段推動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具體落實到“六管六不管”上,即管規劃、不管計劃,管服務、不管事務,管項目推薦、不管項目承建,管社會保障、不管企業內部分配,管投資環境改善、不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產生。其次。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有序退出後,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調整經濟結構,實行資本化運作,政府資金在資本化運作中的投入以退出為目的,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設法把社會投資帶到既定的行業和產業,在實現這個目的之後,即迅速地、有步驟地退出,以帶動全社會資金源源不斷地進入,起到政府資金運作的引路作用和橋梁作用。因此,隻有清楚地界定政府職能,才能退出越位、糾正錯位、補足缺位。要重構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的關係,將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給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去做。
(二)依法監管,提高政府效能
為確保市場競爭的效率與公平,政府應該加強公正嚴明的執法,規範社會各角色的行為,懲治違法行為。政府對改製企業的監管要圍繞產權轉讓合同內容,全麵督促檢查合同的履行情況。在全麵檢查的基礎上,目前要重點抓好兩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