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幾個問題的思考
(二00二年六月)
定西已接近尾聲的“三置換一保障”改革是深化企業改革中的較短的一段過程,它不是企業改革的全部。企業改革和企業發展一樣,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是無止境的。改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按照中央提出的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企業改革目標,真正完成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根本任務。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麵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下麵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
改製後的企業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一步在機製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三個方麵下工夫,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
(一)進一步實現機製創新
1.實現股權結構創新。“三置換一保障”改革已初步完成的企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全員出資受讓,共同持股。這種形式沒有考慮《公司法》要求的股東數額控製在2個以上50個以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沒有分離,出資者和勞動者沒有分離,仍然存在著均股的問題。這種形式已經解決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職工的依賴關係,但是產權改革還不完全到位。另一種是個人出資獨資受讓的企業,產權應該說很到位,但是也有兩個問題,一是出資人一次性拿出不低於安置職工費用的資金,造成企業運轉、再發展資金困難,後勁不足;二是個人獨資受讓的企業雖然注冊也是有限責任公司,但是注冊的出資人一般是以父子、弟兄等的名義注冊,實質上是一個出資人,也就是一個股東,這樣會形成產權的家族化製約,難以真正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所以,“三置換一保障”改革完成的企業,我們隻能說產權製度改革基本到位,還不能說到位,更不能說改革到位。多年的中小企業改革實踐中,我認為,股份製是中小企業改革的首選模式,公司製是主要形式。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真正實現產權民營化、投資多元化、勞動力市場化、經營自主化,還需要從股權流轉和吸納股權兩個方麵完善,實現股權結構的創新。第一,股權流轉問題,要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逐步規範股權結構,對以有限責任公司為組織形式的企業要通過法律許可的辦法和程序推動股權流轉,使股東數控製在50個以內,並按員工個人持股額不高於股本總額5%的限額合理設置股權。同時,要依法促進股權向少數人(兩個以上股東)手中集中,實現產權的適度集中,打破員工與股東雙重身份,把所有者與勞動者分離開來,促進社會勞動者群體的逐步形成,使企業運行機製與市場經濟的運營機製相適應、相協調、相統一。第二,吸納股權問題,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需求,特別是資金需求情況,結合招商引資,廣辟融資渠道,建立開放兼容的融資機製,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資金,廣泛吸納社會法人、自然人參股,進行規範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組,適時轉變產權組織形式,解決家族化製約的問題。現以有限責任公司為組織形式的,根據融資要求,也可向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資產數量較大的還可向上市公司發展,行業趨同、產品相似的不同企業還可以兼並的方式壯大規模,向上市公司發展。
2.實現法人治理結構創新。已完成“三置換一保障”改革的骨幹企業,要做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實施工作,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落實出資人製度,建立協調運轉、有效製衡的新機製,健全董事會、總經理、監事會、黨組織和工會工作暫行規定等法人治理結構的運行規則,盡快按照新的機製規範運作。一是要發揮股東會這一權力機構的決策職能作用,對事關企業生存與發展大計的重大事項必須由股東會決定,如董事會成員的選舉、變更、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製定,企業生產經營方向方略的戰略性調整等。二是要發揮董事會的經營決策職能作用,對經理層的聘、辭和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大項目及投資融資方案的確定等必須由董事會獨立決定。三是要充分發揮經理層的經營管理職能作用,賦予經理層獨立處理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具體事務的權力。四是要發揮企業內部民主建設,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作用。
(二)進一步實現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一方麵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企業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徑。企業改革和企業管理有區別,不能互相替代或偏廢,但是兩者又有聯係,可以互相促進。傳統基礎管理和創新管理也有區別。嚴格的傳統基礎管理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是企業的基本功。改革中不能放鬆行之有效的傳統基礎管理,但是,也不能簡單地、機械地沿用老的管理辦法。要通過改革,解決管理理念問題,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機製。首先,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引進競爭機製,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建立新型的企業人事製度、勞動製度和分配製度。用人堅持能上能下的原則,廣泛采用競爭上崗的辦法,形成自逼、自壓的工作機製;用工堅持能進能出的原則,全麵實行員工與企業雙向選擇的用工製度,促進自由勞動者製度的建立和完善,真正實現企業自主擇優用工,職工自己擇業;分配堅持能增能減的原則,拉開收入檔次,改變分配方式一元化的局麵。形成鼓勵競爭、獎勵業績、多勞多得的分配機製。其次,借鑒國內外績優企業創造的先進管理經驗,比如邯鋼經驗中的模擬市場核算、倒推成本管理等,從加強製度建設、強化監督措施人手,完善目標管理責任製,全麵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和安全管理。第三,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思想。把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研究人的行為、做好人的工作、調動人的積極性,作為管理創新工作的重要環節,抓緊抓好。加強員工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員工素質。第四,要把培育企業先進文化,培育企業精神,也作為企業創新管理的主要內容,虛功實做。一些管理學家認為:“企業成功的經營之道,居首位的不是嚴格的管理製度、先進的手段,而是企業精神。”一個企業,一旦形成自己的精神,它就成為凝聚員工為企業共同目標奮鬥的強大力量。加強員工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企業先進文化,充分依靠廣大員工,培育企業精神,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