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奧巴馬的“能源獨立”戰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3)(1 / 2)

此處簡要解釋一下,美國新能源發展的根本前提就是石油價格長期居於高位,如果石油價格低於70美元,新能源是沒有發展空間的,因此,美國利用自己對石油的定價權,必然會使得國際石油價格始終保持90美元以上的高位。當然,由於美國每年以低廉的價格坐擁大量份額油13,因此美國政府可以利用稅收等政策,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明顯低於國際價格,在保障世界其他國家能源成本高昂的同時,國內相對保持低價。

對於第三點,美國政府毫無疑問要拿中國經濟的粗放增長模式和對世界資源的巨大需求為攻擊點和突破口,宣揚美國的由創新和技術引領下的“健康”發展模式。因此,奧巴馬政府在提新能源的同時,把“低碳”作為美國經濟的主要特征和發展方向。利用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環境保護等各種議題,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施加各種限製和影響。這除了會直接增加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本之外,更有利於美國在世界政治領域搶奪話語權——利用美國推行的能源戰略,力證美國模式美好健康,醜化中國的增長模式。

因此,美國的能源獨立戰略,不僅可以支撐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和政治重心轉移,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通過打壓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的增長,鞏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重新確立美國模式在世界的認同度和影響力。

四、美國能源獨立戰略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

1.能源高價將成為常態,中國的能源安全麵臨巨大風險

隨著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不斷推進,美國將從以往高油價的間接受益者變為直接受益者,隻要能平衡本國民眾對高油價的不滿程度,美國則可以依仗自己對石油定價權的控製,使得石油等各種能源的價格長期保持在高位,既形成對新能源發展的直接刺激,又可以最大程度地獲取經濟收益,同時還能形成對新興國家的遏製,可謂一舉三得。因此,未來無論歐盟債務危機或者其他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在短期內出現怎樣的反複,能源價格的大趨勢將一定是長期保持高位。

同時,在各種因素特別是美國“能源獨立”的推動下,全球初步形成了三大原油“供需板塊”,即俄羅斯→歐洲板塊(俄羅斯、中亞原油主供歐洲),美洲非洲→美國板塊(美洲非洲原油主供美國),中東→亞太板塊(中東原油主供亞太)。中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成為中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地。由於中東已經不再影響美國絲毫利益,美國對中東的戰略將會從保持穩定現狀變為煽動局勢混亂,並且美國的互聯網戰略已經使得美國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成功擾亂中東敵對國的政局。以此邏輯推理,中東未來的局勢將更加動蕩混亂。因此,以上兩點都會對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對中國而言,非但高油價的問題沒有任何機會得到解決或緩解,甚至可能麵臨中東石油隨時“斷供”的危險。

2.從中美在培育新能源的差異來看,中國需要深徹反思

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從2009年開始,中美兩國政府都將新能源看作是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而給予大力支持。然而,到今天,中美兩國新能源的發展卻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美國奧巴馬政府更多關注和支持的是促進研發和提升需求。比如,政府投資專項資金用於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要求電網公司必須使用新能源產生的電力、對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予以直接稅收減免、強製政府和軍隊使用混合燃料等等。這背後蘊含的經濟邏輯實際是:通常新興行業發展的最大的困境在於技術研發的風險過高以及缺乏穩定的消費者,隻要這兩點有保障,那麼企業看到發展商機之後自然會進入該領域。因此政府培育產業,主要是在成本和風險較高的技術研發方麵加大投入,同時運用政策刺激消費,兩方麵條件具備之後,企業自然而然地就會快速進入,促進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