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
為了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確保大學德育的核心和基礎地位。我校從改革開放以來堅持在大學生中開設了馬列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和形勢政策課,在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如在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理論課中,安排了社會實踐環節,組織學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紅色革命老區、現代化的大工廠、革命教育基地等實地參觀、考察;為配合《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我校與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郫縣人民法院等地方機構合作,建立了德育基地和法製教育基地,開展送法進校,聯合科研等活動,加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為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奠定了良好基礎。實踐證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於幫助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識別和抵製各種錯誤思潮,樹立革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寢室文化建設
寢室是大學生之間聯係最密切、交流最頻繁的場所之一,寢室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素質養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大力加強寢室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寢室文化的功能,就顯得極為必要和重要。我校非常重視建設寢室文化。自2004年9月開始,學校就重視學生管理辦公室進駐宿舍,並積極推進輔導員進宿舍,使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和老師能深入學生宿舍,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掌握宿舍學生的動態,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並加以引導,使工作有的放矢,防患於未然。同時實行宿舍樓係部負責製和校係領導值班製,校係領導還輪流到學生宿舍24小時值班,掌握第一線情況。學校還在學生宿舍樓建立了7個學生、黨團支部活動室和40多個“黨員責任崗”,開展“一名黨員就是一麵旗幟”、“黨團員示範區”、“黨團員文明宿舍”、“黨團員義務奉獻日”、“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等活動,全麵負責宿舍樓各專業學生的入黨啟蒙教育、黨員發展、黨員教育、管理和團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幾年來,我們通過實踐與探索形成了“以宿舍樓管理為基礎,集學生黨團工作、學生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於一體,黨政合一,綜合聯動”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整體進宿舍工作有了紮實的體製保障,形成了“六進六化”(學生素質拓展進宿舍、學生黨團組織進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進宿舍、學生自律組織進宿舍、全體教工進宿舍、校園文化進宿舍;宿舍管理規範化、宿舍教育經常化、輔導員職業化、宿舍評比製度化、宿舍學生情況信息化、宿舍職責標準化)的基本思路,采取了有效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2002年10月,我校開創心理谘詢室,2003年11月正式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目前,我校心理健康三級網絡已基本形成。一級為由學校學生處直接領導,以心理健康教育谘詢中心為依托,以專職心理健康工作者為骨幹的校級指導係統;二級是各係成立心理發展工作室,由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係級延伸係統;三級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班級心理健康宣傳員(由班級組織委員兼任)、宿舍谘詢員組成的學生自助係統。三級網絡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擴大了覆蓋麵,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現在我校的心理谘詢室、團體輔導室、心理老師辦公室、心理協會活動室均建立在學生宿舍,心理健康工作主動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不斷拓展輔導方式、形式,把個人成長與寢室同學集體成長聯係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效果。設立專項經費,聘請專家指導,用科研立項形式支持和鼓勵基層組織開展富有思想性的教育活動。學校於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四)重視網絡教育手段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校高度重視,充分利用黨員信息管理係統和黨建工作網站,建立和完善、充實了學校“弘毅思想政治網”和網上黨校、網絡團校的建設,設置了比較適合高校師生特點、閱讀性強的欄目,對黨員進行跨越時空障礙、平等互動的宣傳教育和服務,及時通報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動態,吸引了大量師生生利用網絡學習黨的知識,交流學習體會,實現了黨員的異地登錄,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