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歐洲聯盟(6)(3 / 3)

第二是歐盟與東歐國家的聯係與交往。在上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歐共體與東歐國家曾一度加強了經濟與社會的聯係與交往,但由於後來的政治形勢的發展,這一關係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在蘇聯一東歐巨變後,1991年12月歐共體與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簽署了所謂的“歐洲協議”。以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也與歐盟簽署了“歐洲協議”。這個協議的內容主要是引入自由貿易、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歐盟對東歐國家的財政幫助和彼此間進行政治合作。

根據這些協議,這些東歐國家都成為了歐盟的聯係國。另外,歐盟還與其他一些東歐國家如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簽署了貿易合作協議。歐盟與其他發達國家通過“法爾項目”對上述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推動了上述國家的市場化改革。

由於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東歐的大部分國家正在等待加入歐盟,預計歐洲各國進一步加強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的聯合是大勢所趨。

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從蘇聯解體之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歐共體與前蘇聯也曾進行了一定的經濟往來,但規模一般不大,一些經濟項目的合作遭到了美國的阻撓,如上世紀80年代歐共體與蘇聯的天然氣交易。蘇聯解體後雙方的關係有了較大的發展。1994年6月歐盟與俄羅斯簽署了“夥伴關係與合作協議”。

雙方決定在貿易、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建立全麵的夥伴關係,決定開展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這為俄羅斯融人歐洲大家庭,鞏固歐洲的和平、穩定與安全具有促進意義。

歐共體/歐盟與美國的關係已在前麵敘述過,這裏不再重複。

歐共體/歐盟與日本的交往關係從上世紀90年代起得到進一步加強。過去西歐與日本的聯係主要側重在貿易方麵的往來。1991年歐共體與日本簽署了政治與經濟合作協議。雙方決定進一步擴大彼此之間的經濟聯係與加強政治合作。日本為了應付歐盟的市場限製,加大了對歐盟甚至是一些可能在近期內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的投資。

歐共體/歐盟在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與社會交往關係中,以歐洲國家的前殖民地最為密切。從1975年歐共體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一些前殖民地國家與地區簽訂了洛美協定以來,歐共體/歐盟與這些國家經濟與社會往來有了顯著的提高。歐共體自實施統一大市場計劃後,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社會往來也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從下表中可以顯示出歐盟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關係的增長要超過歐盟內部以及歐盟與其他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

歐共體/歐盟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中國的經濟與社會交往逐步發展。盡管目前這種交往排在日本和美國之後,但在1995年之後歐盟推出對華新戰略,強調全麵加強與華關係,與中國建立全麵的夥伴關係,歐盟與中國在經濟與社會上的交往有了明顯的提升。這種趨勢預計將會進一步發展下去。

(三)歐盟在世界範圍內的社會力量鬥爭中的作用

歐盟在這一方麵,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西方陣營中的重要一員,並且對西方內部的團結與協調都是積極支持,大力倡導與參與的。從最初的北約到以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以及各種西方國家的協調機製,歐盟國家都是積極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甚至是倡導者。

相反,它對任何破壞世界資本主義現存結構的力量或者是不符合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社會力量都是采取反對的立場。歐共體在過去對蘇聯一東歐集團的態度上,現在對發展中國家中的民主與市場化改革的定位上都與美國一致,都是力圖實現世界的資本主義化。盡管歐盟在某些做法上,與美國相比,比較溫和,比較注意采用對話或漸進的方式,但基本的立場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