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五節 入宮(2 / 2)

一個月之後的吉日,蘇拂雲拜別雙親,帶著貼身侍婢亦菲,踏入了恢宏雄偉的宮城。隻是和以前不一樣——這一次,她進來了,就再不能出去了。

亦菲與雅芝不同,她不是賣了終身的丫頭,因此原本蘇拂雲是要放了她出府的。亦菲卻極為堅持,哭泣著不肯和蘇拂雲分離,於是終於也隨她入了深宮。

又一個月後,由於曹皇後在皇帝麵前親口稱讚,蘇拂雲由“郡君”跳過“夫人”,直接進位為“才人”,這是後宮罕見的恩寵。這位新進宮的蘇才人,同時受寵於皇帝和皇後,實在令後宮諸妃豔羨。

而同時,時任權知開封府的蘇侍郎,向皇帝請辭這一職務。

蘇子清是正正經經的進士出身,一步一步靠著資曆才有到今天的地位。當初皇帝讓他出知開封府,本是個很明顯的政治信號——經過了開封府,然後作為參知政事進入政事堂,成為一名副宰相,在政事堂熬資曆,等老資格的都死光了貶光了,就頂上去成為左或右仆射,也就是真正的宰相。這是宋代官員夢想要走的一條標準的宰相之路啊。

但是自從蘇拂雲被納入後宮,他就有了一個尷尬的身份——外戚。宋朝,大概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控製外戚最嚴格的一個朝代了。按慣例,外戚不得出任侍從官、不得除兩府、不得領州、縣親民官。也就是說,外戚不能成為皇帝身邊備以谘詢的近臣,以防進讒言蠱惑皇帝,影響朝政;也不能出任兩府即中書和樞密院的職務,前者是帝國的最高政治決策機構,後者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其對國家的影響不言而喻;然後,外戚也不能出任像知府、知州、知縣這樣的地方長官,這卻是擔心外戚以勢壓人,禍害地方。

實際上,從蘇拂雲入宮時起,就有禦史袖子裏藏著彈章,把風觀望呢,就想看看蘇侍郎是否知道該如何進退。待見到蘇侍郎主動請辭,禦史們都暗暗點頭,又把捏在手裏的彈章塞回了袖中。

仁宗皇帝趙楨見到蘇侍郎不戀權位,深知進退,心中欣慰,對他更是欣賞。但想到他的才幹,卻也不願給他個散騎常侍之類的閑職把他閑置。畢竟蘇侍郎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不同於先外戚而後官的人。

要知道這時代,進士出身相當於後世的根正苗紅。大家同樣的品秩同樣的官職,人家是進士出身,你是靠家族蔭官,那人家在你麵前就是牛叉轟轟,你路上碰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考慮之後,皇帝大筆一揮,蘇侍郎就成了兩浙路轉運使。

蘇覽月很鬱悶。

她本來以為,蘇拂雲成了皇帝的妃子,老爹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國丈”,或者是“太師”什麼的。你看後世香港那部電視劇《碧血青天楊家將》裏麵,人家龐太師,多麼威風八麵啊!在皇帝麵前想進讒言就進讒言,想禍害忠良就禍害忠良!誰知道輪到他們蘇家,老爹非但沒高升,反而連開封府都要主動放棄,這怎麼回事呢?

經過了蘇老爹的解釋,蘇覽月才知道原來宋代吸取曆代的教訓,對宗室、外戚、宦官和武將的控製都非常嚴格。

要知道漢代外戚為患,終致有王莽篡位之禍。唐代宗室從李世民在玄武門外就沒開好頭,弟弟殺哥哥,母親殺兒子,妻子殺丈夫,女兒殺父親,你殺我我殺你殺得一塌糊塗如火如荼。宦官的權力也太大,到了唐朝後期,更是大得沒邊兒,連誰作皇帝這種事,都由宦官來決定。這皇帝要幹得不好,宦官說廢皇帝就廢皇帝。而武將呢,看咱們宋太祖就知道了,莫要忘了太祖他老人家原來可是人家周世宗柴榮的武將啊。

所以,大宋朝對這幾類人防範是非常嚴格的。像宗室和外戚,一般就是給個掛名的閑職,雖然是高爵厚祿,實際上卻是高高掛起,給閑置著。

但是像蘇侍郎這樣的,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杠杠的,所以才得以放到一路任轉運使這種實缺。轉運使的職責主要是經管一路財賦,保障上供及地方經費的足額,巡察轄境,稽考簿籍,舉劾官吏。名義上似乎是掌握一路行政大權,但實際上因為宋代州府長官常是二品以上的朝官帶本官充任,所以轉運使的品秩往往反而低於地方行政長官。

話說回來,雖是實缺,但蘇侍郎通往政事堂的道路終究還是因為女兒的關係封閉了。無論他將來再有如何出色的政績,他都沒有機會成為這個國家的宰相了。而那,是文官奮鬥一生的最終目標。

即便是蘇侍郎這樣的淡泊名利之人,都隱隱悵然若失。

於是,蘇家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收拾打點,再加上蘇侍郎辭別京中朋友同僚的各種宴會、聚會和拜會,兩個月之後,蘇侍郎終於陛辭出京,順著汴河乘舟南下,往杭州赴任去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