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呼,在漢獻帝高興的情況下,和國舅董承還有司空馬禪的默許下,漢獻帝很是爽快的在這份申請冊封的書信上蓋了大印,並且還讓人專門寫過一封聖旨用作封賞。對此,王晨表示很感謝很感動,代替麾下將領將士對漢獻帝什麼什麼雲雲。
之後,王晨就是陪著國舅董承還有司空馬禪聊天嗝屁之類的了。第三天第四天依舊無聊之極,而後在第五天,隨著王晨逐漸的將長安內的各高官都拜訪了一個遍,送了些錢財之後,王晨這才在這次的朝會之中提出了遷都的意見,而後又是在朝中炸開了鍋,一時之間這個子曰不可,那個祖曰不行什麼的,都紛紛聊開了。
對此王晨表示很淡定,在他們都爭論的差不多的時候,才發現王晨自從提出這個意見之後就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裏,而後這些文武大臣才想起,貌似他們收了王晨的禮物。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王晨手上可是有四五萬的大軍還駐紮在長安城內或者城外,嘴上的話語權最大,要知道,這個時候漢獻帝手上的軍權才僅僅隻是區區一千五百人而已,而且這點兵馬都還是滿朝文武大臣貢獻給漢獻帝的私兵,為了給漢獻帝充滿所謂的禁衛軍,用來裝飾麵子的,當然也不可否認是為了在為來的軍權或者其他方麵,等等有利益的地方提前做好打算分一杯羹的前提手段。
在明白了正主是誰之後,這些大臣也就不在爭論了,因為這很沒有意思,就算他們不同意隻要王晨堅持那麼這些人也是沒有半點辦法的,因此現在就算看以漢獻帝為首的那些帝派同不同意了,如果這些帝派高官也同意的話,那麼這遷都的事情也就差不多定下來了。
而這時候帝派的人也開始小聲的進行議論著,同時王晨也將一個有關於鄴城的情況記錄的書信,遞交給了漢獻帝,同時遞交了一個對於皇宮建設,皇宮裏麵都弄些什麼,有關於皇帝待遇隱藏的暗示的書信也一同給了漢獻帝。而帝派的人看了這兩份書信後繼續開始議論。
但很明顯的漢獻帝看了這兩份書信後,意向就很是明顯了,從表情上就能夠看出來了。站在大殿之下的王晨看著漢獻帝臉上露出的明顯的表情暗笑不已:“嘿嘿,看你心動不心動,不但有一千的美女充實後院,還有足夠的月俸給你這個皇帝花,住的皇宮也是新修建的,並且還會保證在豪華度,寬大等方麵不會比現在住的低到哪裏去,而且還在裏麵介紹了在鄴城有哪些好玩的,哪些好吃的,人口繁華等等等等一係列的好處,你漢獻帝這個小屁孩能夠忍住才怪。”
果然,在漢獻帝露出這麼明顯的表情之後,帝派的人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而後和漢獻帝一起小聲的商量了一下,隨後也就無可奈何的同意了王晨的意見,決定漢獻帝和滿朝的文武百官遷都長安到鄴城。
其中帝派的這些官員,並不是單單看到漢獻帝享受的方麵,雖然這也是一個他們同意的願意,更多的是他們希望通過王晨的武力,駕馭和拉攏王晨麾下的將領,達到架空王晨的方法,使得權力集中到漢獻帝手中,而後討伐其他的不臣之臣,還有就是鄴城的繁華確實是比現在的長安好很多。
在安全和住食穿方麵,也會比漢獻帝呆在長安城內好不知道多少,要知道現在的長安城附近可是已經沒有多少人口,也沒有多少人還在耕種田地,長安城內也沒有多少人開商鋪賣什麼東西,缺這個缺那個的,作為大漢王朝名義上的主人的漢獻帝,生活日子過得,是真的一點都不如在其他地方做刺史的諸侯們。
所以不論是為了漢獻帝的享受方麵,還是為了漢獻帝以後的集權方麵,又或者是為了重現大漢王朝漢獻帝這個皇帝的威信,以及皇帝的號令程度,都必須要遷都去鄴城,而且就看王晨的情況和四周的情況,如果不遷都去鄴城,那麼王晨隻要將這些兵馬帶走,那麼漢獻帝就會悲劇。
除此之外,其實其他的大臣也很是同意遷都的,因為如果不遷都,那麼這些大臣很多一部分的吃飯問題都很成困難,更別說有很多大臣都有一兩年的時間沒有發過工資了。漢獻帝呆在長安,那麼這些大臣如果也呆在長安,那麼就會很窮,一點都過不上富裕的生活,而如果遷到鄴城去了,那麼情況就會大大的不同,這才是滿朝文武真正同意的原因所在,有錢,生活好,安全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