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朝的文武百官和漢獻帝都同意進行遷都後,一切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起來,事後王公大臣等人在日曆上看了又看,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也就是大概六天之後,也就是說隻有六天的準備時間給予這些王公大臣,一旦六天的時間到了,之後就即將開始進行遷都。
在此之前,在文武百官和漢獻帝同意後,王晨一下朝就開始進行準備,先是給長安附近駐紮的士兵的將領發送書信,而後就是派人通知並州的趙雲,冀州的田豐,讓他們都一同準備好。
很快的,六天的時間就到了,而為了等待這一天的到來,王晨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情報工作,對附近的諸侯進行調查,看看有沒有哪個諸侯想要稱火打劫的,另外就是選擇最短的行軍路線,沿途的接應地點等等事宜。
由於知道今天會進行遷都,因此滿朝的文武百官這一天都起的很早,然後上早朝,接著就是念文,祭祖,道別什麼的,零零總總的也浪費了一上午的時間,再吃個午飯就拖到了下午才啟程。
當遷都開始後,王晨內心中就高興個不停的想著:“哈哈,總算將這漢獻帝自願的給忽悠到鄴城去了,而且還是蓋了N多印章的遷都聖旨,都發放給了天下諸侯,證明了是漢獻帝和滿朝文武大臣自願的了,而我也就能夠狹天子以令諸侯了!”
要說王晨為什麼要努力忽悠漢獻帝自願前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給天下諸侯,發送一道帶有遷都的聖旨,告知天下諸侯現在的皇帝遷都了,新的都城遷到哪裏去了。由於這道聖旨上麵的蓋印不但有皇帝自己的,而且還有少說最基本的三公九卿,證明這個事情不是鬧著玩的,這個事情的真實性。
而有了這道聖旨並且廣發給天下的諸侯後,這樣一來天下的諸侯對於王晨進行將天子帶到鄴城去,就不會有很好的借口來插手這件事情,並且也沒有充足良好的借口,借機來借題發揮的攻打自己之類的,這樣可以為王晨贏得發展的時間,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被天下諸侯聯軍進行圍剿。
現在王晨看似很強大,擁兵最少也有二十五萬了,但是麵對天下諸侯的圍剿,還真是不怎麼頂的住,尤其是王晨現在這個局麵,將士兵的數量分散的太開了。
一旦和周圍的諸侯都開戰的話,那麼就會有兗州曹操的四萬兵馬,青州袁紹的十三萬兵馬,幽州劉虞的六萬兵馬和北平公孫瓚的四萬兵馬,以及陶謙可能會出的二三萬兵馬,就這些諸侯的兵馬少說就有二十五萬了,而且一旦發難起來,還是多線進攻的,更別提王晨還擁有一個並州時刻都會被北方的異族入侵,以及可能的涼州的韓遂和馬騰的十萬大軍的進攻。
所以必須要有讓天下諸侯沒有動手插手的理由,而有了能夠不讓周圍諸侯插手的理由後,最起碼的徐州的陶謙,幽州的劉虞,涼州的馬騰三個諸侯就肯定是不會來了的。這樣即便將天子帶到了鄴城還是被諸侯打的話,也就會輕鬆很多。
行軍了一兩天之後,王晨隨即嫌棄這些王公大臣行軍速度的緩慢,一天居然僅僅隻是行軍不到二十裏,這讓王晨簡直無語至極,於是和主要的一批高官以及漢獻帝被人商量了一下後,隨即王晨決定自己率領一萬輕騎,帶上漢獻帝和國舅董承還有幾個武將出身的大臣,快速的向著鄴城先行前進。
留下其他大部分的大臣和四萬人馬以及太史慈,剩下一萬人馬留守長安城內,還有在長安接受治療的傷兵,至於鎮守長安的人選則是讓黃忠鎮守,不求攻城略地但求鞏固領土發展經濟農業和人口,修身養性。
幾天之後,在王晨率領著一萬輕騎帶著漢獻帝和一部分大臣已經行軍到了冀州境內時,全天下的諸侯現在已經是將這個事情知道的差不多了,都紛紛的驚訝於王晨的舉動和漢獻帝遷都的不解,其中有識之士當然是看到了王晨想要狹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和舉動,哪個勢力有這樣的人才的,都和自己的主公講解了一番。
但是由於漢獻帝和滿朝王公大臣都是自願遷都的,因此也不好說什麼和插手,僅僅隻是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冷冷淡淡的看著,因為有了充足的理由,沒有哪個諸侯帶頭的話,單對單的任何一方的諸侯都不會去進攻已經有了天子的王晨。
因為這樣會被王晨利用天子來個以命諸侯,而王晨自己則就可以坐下來慢慢觀看其他諸侯的自相殘殺,所以其他的諸侯沒有那麼笨,更何況王晨的士兵還不少,地盤也大,兵精糧足,內部經濟體係強大,這些也都不是現在哪個諸侯單對單有把握能夠打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