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人的方麵。現在缺乏對人在創新方麵的激勵機製。國家說的很多,但是落實得很少。具體障礙特別多,搞創業、搞創新還有很多潛規則。沒有這樣的活躍機製,很多人才事實上還聚集在體製之內,沒有真正參與到創新當中去。
第三個是資金對創新的影響。資金基本上還是以政府主導,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製。這種機製對資金的有效使用是不夠的。政府的資金主要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國有企業的創新資金使用效率一般來講是非常低的,要考慮很多的因素。民營企業的資金雖然在不斷增長,但是很多資金鼓勵措施享受不到,上市總是先讓國企上,創業板推出來了,但是還有其他的問題。還有一些誠信的問題,誠信的缺失,道德的問題,現在在市場經濟中越來越重要。企業上市就是為了圈錢套現,上市以後不再創新,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對創新構成了巨大的障礙。還有一個信息化對創新的巨大推動。
我想到剛才專家說的城市群,全國可以一體化,用信息網絡、雲計算來管理全國的城市,所有的國際化、建設、管理、發展都可以統一起來,但是誰統一管?全國來一個市長?因此信息化非常重要,沒有信息無從談創新。但這方麵也有體製問題。前幾天見到一個超星數字圖書館,超星這個公司做的世界性的圖書館,上這個圖書館就可以看全世界所有圖書館的資料,也可以下載,這就是充分占有信息。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在做,政府還沒有想到這些。企業做了10年,實際上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侯萬軍:我想談一些感想,回應前麵幾位專家的觀點。我有一個印象,研發人數中國占全球第一,科研投入占全球第二,論文好象占第三。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增加,從科技投入對創新和研發活動的製約大大下降了。現在很多地方不是錢的問題,關鍵是錢以外的問題。我們現在有條件有能力,也是時候來反思我們的過去。
現在三大創新中,現在原始創新還基本上以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為代表,我們的原始創新還非常非常薄弱。消化引進吸收再創新,我們消化引進吸收了一大批,但是再創新很少,原來的市場換技術並不理想。在集成創新方麵,我們取得了很大成果,很多都是集成創新。大家意識到了協同創新方麵,為什麼領導現在特別強調協同創新,因為現在協同創新在創新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把它作為重點來強調一下。
剛才聽了幾位專家的發言,我有幾個同感:
一個是我們對創新活動這些成果的評價和激勵的導向作用,就是創新成果怎麼評價?現在不同的創新成果、不同的標準要有不同的評價,包括獎勵。評價和獎勵起風向標的作用,現在反映獎勵太多,特別是政府獎勵太多,在導向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一係列的問題就產生了。
第二,創新主體或者創新團隊的依托問題。創新主體到底是誰?我們過去講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它是不同層麵的問題。還有對創新人員,就是人才積極性的調動,特別是年輕人積極性的調動,這涉及到一個體製問題,就是創新機製的體製問題。
第三,創新資源的共享平台,特別是政府投資的一部分,涉及到公共服務的這部分,或者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這部分,創新資源的共享平台是個大問題。我們在科技方麵經常講幾句話,一是封閉,一是分散,結果是低效,大量的科研機構相互分割,課題資源相互分散,造成了重複投入。我們出台了那麼多的政策,我們投入了那麼多的錢,到底績效怎麼樣,應該有一個評價。至於怎麼評價,這是我們現在重點考慮的問題,而且必須放在效能上,對政策的標準、對科研單位的標準、對企業化的標準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再一個對創新環境的營造,或者是教育的培養和創新環境的營造。我們應該從全社會,從國民教育階段,甚至是從幼兒園階段就要激發孩子的創新潛能,而不是靠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育,這是對我們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