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算了一個帳,未來到2030年的時候,中國城市人口可能會達到9億人左右,比美國、日本、歐盟三大經濟體城市人口的總合還要多。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是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還是表現在城市的競爭力或者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城市問題非常重要,城市創新是我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應有之義。
城市創新到底從哪幾個方麵著手?
第一,城市創新就是要從城市的形態上進行創新,擺脫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什麼叫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我們現在的城市發展模式是拉大城市框架,城市越做越大,建起高樓大廈、廣場綠地、標誌性建築,擴張、拉大地表之上的建築。其實現代的城市形態應該是循環型城市、生態型城市、綠色型城市、宜居城市,宜居城市又是核心。
第二,城市結構的創新。我們原來的城市都是單體,大城市、小城市、縣城都是單體。未來城市的結構一定是一個群落,由於信息化,由於基礎設施的對接,由於基本公共服務的趨同,由於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未來的城市將是一個群落性的。什麼叫現代城市群落呢?是要有國際化的大趨勢,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然後加上廣大的農村,城鄉相間、大中小匹配的網絡化群體。國務院批準了五個國家中心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州。另外我看最近批了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在一個城市群落裏麵是領頭羊,國家中心城市在一個群落裏麵是重要的支撐,區域中心城市是若幹個增長極,然後再加上城鄉的一體化,這是城市群落的結構。
第三,城市功能的創新。現在我們城市發展起來了,但是城市功能非常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地表部分,下麵這部分實際上都是分割的,年年拆、年年挖,年年鋪,根本沒有一體化的建設。上海的一座樓塌了就是因為樓下麵沒有建停車場,樓建了起來之後發現沒有停車場了,然後又挖停車場,挖著挖著就把樓塌了,整體傾斜,玻璃一塊沒有碎。現在的城市發展就像這個樓一樣,上麵是建的摩天大廈,但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功能,排水網絡、電這些功能沒有配套。還一個,我們的社區管理很落後。香港才600多平方公裏,不過才用了30%的土地開發,其他的全部是儲備土地。道路全部是人車分離,人的安全權利一定比車重要。城市的功能創新就需要技術支撐。比如說城市的信息化、城市的網絡化、城市的雲計算,怎麼樣把城市的管理數據運用到把城市管好。城市現在麵臨的最大矛盾不是經濟發展,而是社會矛盾、社會管理。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大的城市功能調整,將來的城市定位很難定。
第四,城市管理理念的創新。城市到底是各級行政長官的城市,還是市民的城市呢?我看西方城市最先進的理念就是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市長是市民的市長,一個市長就是為市民服務的。另外,整個城市安全生活的理念,現在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最大的幸福感被削弱的是我們的不安全感,特別是食品的不安全感。那麼到底怎麼樣來保證我們的食品安全?如何把一些安全的常識告訴大家?在城市管理裏麵理念、理論還有我們支撐城市運行管理的東西不變革,一個城市很難管好。謝謝。
唐華東:我覺得創新涉及到方方麵麵,其中體製對創新的影響非常大。
現在咱們國家創新的體製還是國家主導,研究日本的築波和美國的矽穀比較可以發現,為什麼美國的矽穀比日本的築波更加有活力?他們根本的差別是在體製上,日本是政府主導的,美國的矽穀是市場主導的。所以什麼樣的創新最有活力呢?我覺得體製很重要,就是市場主導的體製。我們現在仍然是以公有製為主體,非公有製經濟在創新中的地位還沒有充分體現,這是一個重大的體製問題。非經營性資產轉化為經營資產本身有體製問題,現在事業單位在改革,如果推向市場就可以經營。還有一個重大體製問題就是創新的評估體製,因為都是政府主導創新,政府的機構在評估。這種一元化的評估體製不利於創新。應當建立一種市場為主導的,多元的評估機製。像國際一流的評估機構都是受到大家的認可,咱們中國就沒有這樣一個真正受到大家認可的評估機構。這是兩方麵的體製問題,一個是所有製的問題,一個是評估機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