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看到隱藏著明年經濟增長或者說長期發展中還不夠穩的因素。經濟現在雖然企穩了,也開始向好,但是若內在的經濟增長動力還沒有跟上,還是靠慣性的話,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支持的話,在新的一年裏如何延續下去就是一個問題了。第二個就是結構,世界經濟衰退的一些失衡的結構問題,或者國內的結構問題,現在雖然有所改善,但根本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外需,這是強製性的改善,不改沒有辦法,因為不是你說了算。那麼內需裏麵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還存在失衡。信貸規模,我個人認為還是過大。投資規模、信貸規模、外彙儲備,2007年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到現在沒有根本改變。外需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所改善,但是能不能持續改善還存在問題。從體製、機製上,考慮得比較多的,就是動力到底來自哪裏?有的說政策刺激以後,民營經濟的發展跟的還不夠快,甚至還有一些“國”和“民”之間比例的變化,值得考慮。第三個就是確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調整的時候,什麼時機退?采取什麼方式退?也會對人們進一步投資的心理產生影響,這樣的話,經濟到底怎麼發展還是值得研究的。總的思路還是繼續是穩健的,不要追求太快。因為11%減掉2%-3%,8%還是不錯的。我就講這些,主要是來學習的。
李伏安:西財大和北師大聯合搞這樣一個官產學結合的研討會很好,中國的教育和實際結合得還是不夠的,希望有更多的學校、更多的老師參與。
今天的題目挺好,最近一段時間都在研討中國信貸市場發展的邊界和控製力,借此機會談談我的看法,主要從金融資源和經濟資源的角度,從長時間跨度來看一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狀態和環境。談三個點:第一,如何看中國經濟資源的瓶頸和市場的邊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多次遇到瓶頸,但是這一次市場運行的大環境跟以前相比,有個很大的變化,即市場的邊界已經全球化,是可以觸及的。過去30年中國從來沒有這樣徹底的利用的全球化資源,所以,中國市場的邊界是全球化的。第二,全球化中的不可控。國際市場的價格,原材料的價格,無論是金融資源,包括各種彙市、股市的價值、銷售、運行我們控製不了。第三,各種商品我們都可以用,但是又不可控。所以,整個中國經濟的市場邊界應該是可觸及不可控,這是一個很大的特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麵臨一個問題,怎樣去把這個市場管好。要想可觸及,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有錢,資金流能到,才能去買別的東西。第二個是物流也能到,才能把人家的東西運回來或者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現在中國有這麼多的外彙儲備和民間企業的購買力,在全球市場上資金流是有。我們的物流,雖然中國有自己的遠洋船隊,在全世界商品的物流中,我們也可以不受影響,但問題是什麼?是物流價格。包括波羅的海的商品運過來,價格我們不可控。這樣的話,今年你可能一船運回來的貨錢,明年三船都拿不回來,反過來,今年一船運回來的,明年可能花三船的錢,這就是我們的問題。資金流沒問題,物流沒問題,但對全球金融的控製能力和我們經濟的控製能力不匹配。無論是叫製造大國,還是慢慢變成製造強國,都有一個對世界經濟資源的支配和控製能力。美國的金融控製能力和經濟控製能力比較平穩,英國是典型的金融控製能力大於經濟資源控製能力,我們中國現在是經濟資源多一些,但是金融能力相對來說弱一些,這就是我們市場邊界劃定的問題。明確這個邊界劃定有一個好處,隻要我們運行得好,我們的經濟發展還是可持續的。那就不同於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幾次國內經濟政策的調整,這是第一個,即市場經濟邊界的劃定和判斷跟過去30年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