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北美的外貌 (2)(2 / 2)

在平時,印第安人溫存而又好客,然而他們在戰時表現出的殘忍卻又遠遠超出人們對人心凶狠的已知程度。為了救助一個夜裏敲門求宿的生人,他們能夠甘冒自己餓死的危險。但是,他們又可以親手撕碎俘虜的還在顫動的四肢。古代的一些十分有名的共和國,從未顯示出現時在新大陸的荒野森林裏生活的人的那種最大的勇氣、最高傲的精神和最堅定的自尊心①。歐洲人最初在北美登岸時,當地人並沒有大驚小怪。

歐洲人的出現既沒有引起他們的嫉妒,也沒有引起他們的恐懼。他們能跟自己的同

①從傑斐遜總統的著作《弗吉尼亞紀要》第148頁我們可以看到:“當易洛魁人遭到強大敵人進攻時,老人們恥於逃命或去保護自己的小家園,就如同古羅馬人抵抗高盧人圍攻羅馬城時那樣視死如歸。”

接著,在第150頁又寫道:“一個印第安人落到敵人的手裏後求饒活命的例子,一個都沒有。而且情況正好相反,被俘的人全部是百般侮辱和嘲弄勝利者,以請求迅速死於勝利者之手。”(這兩段均見於1823年波士頓版第213頁)

①參見:勒帕傑·杜·普拉茨:《路易斯安那史》;夏爾瓦:《新法蘭西的曆史》;《美國哲學學會報告》第1卷所載的赫克韋爾德來信,傑斐遜:《弗吉尼亞紀要》第135~190頁。傑斐遜的話非常有分量,原因是這位作家的人品高尚,地位與眾不同,寫作時恰逢美國處於積極上升的時期。

類——人,爭吵打架嗎?印第安人可以無所需求地生活,雖苦卻無怨,載歌而死①。跟人類大家庭的其他全部成員一樣,這些野蠻人也相信存在一個美好世界,並且用一些不同的名稱來稱呼創造宇宙的上帝並加以崇拜。對一些偉大的知性真理,他們的看法一般來說是簡單的,卻富於哲理。(D)雖然在這裏我們對其性格作了描述的這個民族十分原始,然而毋庸置疑,另一個在很多方麵都比他們開化和進步的民族,曾在這個地區發達得遠遠超過他們。

一個模糊但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印第安部落廣泛流傳的傳說,告訴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一些部落原來住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在俄亥俄河兩岸和整個中央盆地,還經常能夠看到一些人造的土丘。挖到這些古塚的裏麵,能夠見到人骨、奇形怪狀的器皿、武器、金屬製造的用具,或者現存的種族已經不了解用途的各種工具。

關於這個早已消失的民族的任何曆史資料,現代的印第安人已經不能提供。年前發現美洲時生活在那裏的人,同樣沒有說過任何能夠據以作出一個假說的故事。

一些流傳下來的傳說,那些容易被破壞而又不斷發現的遺跡,同樣也沒有提供任何線索。然而,我們的千千萬萬的同類,的確在那裏生活過,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他們是什麼時候到那裏去的呢?他們的起源、命運和曆史曾是如何的呢?他們是在什麼時候、如何被消滅的呢?這些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清。

真是怪事!一些生活得很好的民族,竟從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致使他們的族名都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了,他們的語言都已失傳,他們的榮譽也像沒有回響的聲音那樣消失得徹徹底底。然而我認為,還有一樣東西能夠讓人想起他們,那便是他們留下的能夠紀念他們的過去的墳墓。所以,最能再現人生空虛和苦難的墳墓,才是人類勞作的最經久的紀念物!

雖然我們描述的這個廣袤地區當時有許多的土著部族住在那裏,但是依然可以有理由說,它被發現的時候依舊是一片荒涼。雖然印第安人占據了那裏,但是並沒有擁有它。人要憑借農業來占有土地,然而北美的先民卻是以狩獵為生。他們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們不能遏止的激情,他們的各種惡習,或許還有他們的野蠻人品德,都令他們走上了無法避免的毀滅道路。這些部族的滅亡,開始於歐洲人登上他們的海岸之日,然後又接著一直進行,現在正接近於告成。在把他們安置在新大陸的富饒土地上的時候,上帝似乎僅給了他們暫時的使用受益權。他們住在那裏,好像是在等待別人的到來。那些非常適合經商和開工廠的海岸,那些深水河流,那個用之不竭的密西西比河大河穀,總而言之,整個這片大陸,當時好像是給一個偉大民族準備的空搖籃。

文明人就是在這裏試著建立基礎全新的社會,並且首次應用當時人們還不知道或者認為行不通的理論去讓世界呈現出過去曆史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