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北美的外貌 (1)(2 / 2)

密西西比河流經的河穀,好像是為它專門創造的。這條大河兼有為善的意誌和作惡的意誌。它在這方麵儼然就是神。大自然在近河地方展出一片用之不竭的沃野;距河越遠,草木也便越稀疏,土地也就越貧瘠,萬物也就越羸弱衰敗。任何一處巨大變化在地殼上留下的痕跡,都比不上密西西比河河穀在這裏的清晰可辨。流域內的所有景象,都是水的作用的例證。豐收和歉收,全是水的創造。古代大洋的海水,在現在的穀底沉積了厚厚一層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沃土,而且在水退時將它衝得平平坦坦。河的右岸是一①100英裏。

②約900英裏。

③馬爾梯·布倫在其《世界各洲地理概要》(1817年)第3卷(第5卷)第726頁上說,安的列斯群島的海水清澈得能看見水下60米的珊瑚和魚類。船隻猶如飄浮在空中一樣。航海者通過透明的液體俯視海底公園,感覺有些眼花繚亂。在這個海底公園裏,五光十色的貝類和魚類在黑角藻簇和海帶叢裏閃閃發亮。

眼望不到邊的平原,平坦得就像農民用滾子軋過似的。但是離山越近,土地也會變得越不平坦、貧瘠。這裏可以說是千裏崢嶸,到處可見古老的嶙峋岩石,就好比一架一架骷髏立在那裏,時間早已把筋肉吃掉了。地表是一層沙子,由花崗岩風化而成,一些形狀不規則的岩石鑲嵌在上麵。一些植物隻有費盡力氣排除掉這些障礙,才能夠冒出它們的幼芽。有人說,這是一片滿布一座巨大建築物的殘垣破壁的沃野。通過考察,很容易看出,這些岩石和沙子在成分上與落基山的嶙峋不毛山頂上的沙石完全一樣。在穀底沉積出土地之後,毫無疑問地洪水又將一部分岩石從山上衝了下來。這些岩石從斜坡上滾動下來,你推我擠,相互衝撞,最終在它們原來所在的山巔的腳下停了下來。(A)一言以蔽之,密西西比河大河穀是僅有上帝才可以給人們準備出來的最佳的住所。然而在目前,它還是一大片荒漠。

在阿勒格尼山的東側,在這條山脈的山麓和大西洋之間,是一條由岩石和沙子構成的看來隻在海水退瀉時留下來的長岡。這個長條地帶的平均寬度僅有48裏約①,然而它的長度卻達到了390裏約②。美洲大陸這一地區的土地,給開墾者的勞動僅僅準備了困難。這裏的草木種類單調,而且還不茂盛。

最先聚來了披荊斬棘的強人的正是這一條荒涼無人的海岸。日後誕生美利堅合眾國的英國殖民地也恰恰是在這一條不毛的沙嘴地帶成長和壯大起來的。現在,實力的中心依舊在這裏。但是在它的西麵,行將掌控這個大陸的偉大民族的積極力量,正在悄然地集聚。

當歐洲人最初登上安的列斯(西印度)群島的海岸,並在不久之後又登上南美大陸的時候,他們覺得來到了詩人們吟誦的仙境。海麵閃耀著隻有熱帶才有的磷光,海水清澈得能讓航海者看見海底③。小島好像是一個個花籃漂在靜靜的海麵,星羅棋布。

在這迷人的地方,極目所看到的一切,好像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準備的,或為了讓人享受而特意安排的。大多數樹木掛滿了富含營養的果實;但是一些對人沒多大用處的果實,則由於其色彩鮮豔繽紛而讓人賞心悅目。一條條綴滿鮮花的美洲野藤將由芬芳的檸檬樹、野生的無花果樹、圓葉的桃金娘樹、夾竹桃樹和帶刺的金合歡樹彙成的叢林裏的所有的樹木連接起來,一群群在歐洲不曾見過的飛禽則展開翅膀顯示其深紅色和天藍色的華麗羽衣,並配以跟充滿活力和生命的大自然和諧完美的鳴聲大合唱。(B)在這種輝煌的外表之下隱藏著死亡,然而人們當時並沒有察覺,相反卻沉湎在這種環境的氣氛之中。我真不知道有什麼消極影響,曾像這種環境這樣讓人僅顧眼前而

①後來發現,北美的印第安人跟通古斯人、滿洲人、蒙古人、塔塔爾人和亞洲其他遊牧部族,在體形、習慣和語言上存在某些類似。亞洲的這些部族輾轉到接近白令海峽的地方之後,在古代的某一個時期可能遷移到荒涼的美洲大陸來了。但是科學還沒有達到弄清這一點的地步。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馬爾梯·布倫著作第5卷;洪堡(亞曆山大·馮·洪堡)的著作;費舍:《美洲大陸起源的推測》,(大概還有)費舍:《美洲大陸的起源》,彼得堡,1771年;阿戴爾:《美洲印第安人史》,倫敦,1775年。

不管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