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本卷的第一部分,我試圖說明民主在美國最後給法製指明了什麼方向,在政府的工作上又留下了什麼烙印,還有一般對國家事務施加了什麼壓力。要知道,在美國,民主按照自己的意向發展,幾乎不受限製地全憑本能來行動。我設法探討了它所產生的壞處和好處分別是什麼。我研究了為了引導民主,美國人都使用了什麼預防措施或遺漏了什麼措施。我還設法考察了民主可以統治社會的原因。
本卷第二部分,以描述美國的身份平等和民主政府對市民社會、思想、習慣和民情所形成的影響為目的。隻是,我現在對實施這個計劃已開始不太熱心了。在我完成我給自己規定的任務以前,我的工作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在不久以後,另一位作者將會向讀者描述美國人性格的主要特點,且他會給一幅嚴酷的畫敷上一層薄薄的微妙紗幕,以我無法駕馭的動人筆觸道出事實的真相①。
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經將我在美國的見聞很好地傳達了出來,但是有一點我可以保證:我是真心希望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且絕沒有硬要用事實遷就觀點,而是將事實作為觀點的依據。
凡可以借助文字資料來立論的地方,我都一一核對了原文,參考了最具名氣和權威的著作②,材料來源在注釋中都作出了說明,人人都可以核對。而且在涉及政治習慣、輿論以及民情考察方麵的問題時,我也都向見聞廣博的人請教過。假如事關緊要而又真相不明時,我更是彙總了幾個人的證言之後才作結論,而不僅僅滿足於一個人的證言。
對此,希望讀者務必能夠相信我的話。本來我可以經常引用那些知名的或至少夠得上權威的人士的話來支持我的論點,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一個外國人,在接待自己的主人的爐邊,往往會聽到一些重要的內情。而關於這些內情,可能主人都沒有對他的親朋好友透露過,為了某種原因而保持必要的沉默;但是他卻不怕向外國人表白,因為外國人不久就會離開。每當聽到這樣的秘聞,我隨即會記錄下來,但我卻永遠不會把筆記本從卷櫃裏拿出來,我寧願讓自己的著作失去一些光彩,也不肯使自己的名字列入使好客的主人在客人回國後感到後悔和尷尬的旅遊者的名單之中。
我知道,盡管我費盡了苦心,但是假如有人想要批判這本書,那仍然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兒。
我認為,仔細閱讀過本書的讀者,自然會發現全書有一個可以說把各個部分聯係起來的中心思想。但是,我所需要討論的對象之差異是很大的,所以想要用一個孤立的事實來反對我所引證的成組事實,或是用一個孤立的觀點去反對我所采用的成組觀點,那都是輕而易舉的。因此,我希望讀者能用指導我完成這本書的精神來閱讀它,在通觀全書後,再根據所得的總印象來評論,因為我本是根據大量的證據,而並非孤
①在本書的第一版發行期間,跟我一同前往美國旅行的古斯塔夫·德·博蒙先生正在寫作一本題名為“瑪麗或美國的蓄奴製”的小說,後來這部書出版了。博蒙先生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描述並使更多的人知道黑人在英裔美國人社會的處境。這本小說將會讓人們對蓄奴製問題有一個真實而全新的認識,而這個問題正是已經建成的統一的共和國的生死攸關問題。我不確定我說的是否正確,但是我覺得博蒙先生的小說不僅會引起那些想從書中看到動人場麵和感人情節的讀者的強烈興趣,更重要的是一定能首先從想要得到正確認識和深刻真理的讀者中間獲得更加鞏固和持久的成功。
②承蒙有關方麵惠贈立法還有行政方麵的資料,我到現在仍然難忘對他們的好意表示感謝。在那些熱情幫助我考察的美國官員中,首先應該提到的自然是愛德華·利文斯頓先生。當時他任美國國務卿,現在是美國駐巴黎特命全權大使。在我訪問美國國會期間,利文斯頓先生向我惠贈了一些有關聯邦政府的文件,其中的大部分至今我依然保存著。我在結識利文斯頓先生之前,便因讀其書而尊敬他,對這次的知遇我深以為幸。證來立論的。
不要忘記,作者都希望讀者可以理解他不得不對自己的每一個觀點作出理論上的總結的做法,盡管這些總結往往會大錯特錯並且失真。因為在行動上,雖然人們有時候需要偏離邏輯規律,但是在議論時卻絕對不能這樣。再者,人們要想在言語中前後不符,幾乎和要想在行動上前後一致是一樣困難的。
最後,我自行指出本書的一個主要缺點,這一特點可能也是許多讀者認同的,即本書完全不是為了討好某些人而寫的。在寫作本書時,我既沒有想為任何政黨服務,同樣地,也沒有想攻擊它們。我並不想標新立異,隻是想比那些政黨看得更遠一些——當那些政黨還在為明天而忙碌時,我已然馳想於未來。
第1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