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您在從事“三農”研究的時候,怎麼樣處理你得到的數據?因為根據我的經驗有一些數據不真實,你們研究的時候麵對這些數據的時候是怎麼處理的?不僅僅是階層的,您在研究“三農”問題的時候,有一些官方的數據、資料,這個往往跟事實有很大的出入,我不知道你們通過什麼途徑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陸學藝:這是個學問,這是中國的大學問。判斷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數據是靠得住還是靠不住,這是個大學問,中國人不會這個判斷,就不能說是有學問,最後的辦法就是做個案來講。根據我的經驗來判斷這個數據是可用不可用,是可靠不可靠。你若是搞工業統計的要知道工業數據,你必須去一兩次那裏。如果是要做研究,我是當了三年縣委書記,我就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出來的。所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這個我心裏有數,這個沒有辦法。數據比較要靠經驗,不然的話,你沒法判斷。有的文章我拿過來一看,筆跡都是一個,都是一個人寫的。
中國的數據相當一部分,說農村收入多少多少,好多都得你去看。統計學已經做過很多數據了,比如說7.3,你們記得人代會期間2000年的人代會期間,各省的省長報告裏麵的數據都在《經濟日報》上登了,這個地方11%,那個地方11.2%,那個地方12.3%,最後加起來平均就是,比如說雲南的低於8%,其他的統統超過8%,但是加起來是8%,這個數據你怎麼來的?《經濟日報》幹過這麼一件事,你也不能說《經濟日報》是假的。他把各省的省長報告都拿來了,說是8%,這個數字準嗎?所以數據的判定你要做某一項學問,最好到實地裏去,光靠數據是不行的,特別是各省報的那更不行了。
提問:高校擴招情況下,受惠的是哪一部分人?有沒有實際的數據陸學藝:這幾年我們沒有在大學做調查,你們1999年以後擴招跟1999年以前的差別在哪兒,不知道。現在這些檔案也不好拿。大學校長不點頭,我們也調查不了。
提問:您主要是講一些基本問題和基本的現象,背後究竟的內在原因何在,以及您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您告訴我們一個分析社會經濟形勢的辦法,感覺是一個結論。
陸學藝:這個事情確實不是一個半鍾頭能夠解決的問題。原因我多少也說了一些,我在前麵講了,現在就處於這麼一個階段。我們客觀地來分析,當然原因可以講是政府的原因,是國家處理這個問題的原因,可以講是文化積澱下來的原因,也可以講計劃經濟留下來的原因,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清楚的。
我就是把大致的形勢來給你們講一些問題。
提問:您能不能簡單地說一下十個層次陸學藝:第一個層次是領導幹部。第二個層次是經理人員階層,包括國有企業的經理、私營企業的經理、外資企業的經理。
第三個是私營企業主。第四個階層是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包括工程技術人員、教授、中小學教師、研究員、律師、醫生、演員等等都是。第五個階層是辦事人員階層。第六個階層是個體工商戶,就是個體勞動、個體工商戶階層,就是說他們是小老板。第七個階層是商業、服務業、流通領域裏的工人,就是服務人員就是第三產業的勞動者。第八個是產業工人階層,就是現在講工廠的,工廠運輸的。第九個階層是農業勞動者階層。農民工是放在前麵的第七、第八裏麵。第十個是城鄉的失業、半失業貧困階層。
提問:人為的阻力在哪兒陸學藝:主要的我講是體製問題。人為的因為各個地方不同,從體製上來說,這些問題還是要從體製上來解決。人為的因素也有,包括領導層對一些問題,受原來框框的束縛,跟現實不符。比如講城市化,要按照現行的文件,跟實際上的做法是有區別的。又如說我們到現在為止,要嚴格限製大城市的發展,適度地發展中小城市,積極發展小城鎮,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說城市戶口到現在不肯放,因為包括現在在位的這些領導,中上層的領導也好,過去是戶口不夠,現在是賣不出去,你還不把戶口放開,他會說再來一個1960年怎麼辦呢。所以到現在為止,公安部的改革方案都通不過。原來是賣方市場,現在是賣不出去了。
如果現在城市人口能夠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現在生產的這些東西就不夠賣了。如果是大旱三年,糧食不夠了,怎麼辦呢有這個問題。我想這個主要是思想障礙。
(200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