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關於經濟社會形勢分析(7)(2 / 3)

要講的第二個問題當前的城市形勢,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形勢比較好,農村形勢相對而言,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村形勢不太好,我重點講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是地區的形勢,我們現在把國家分成三塊,東部是從大連、遼寧沿著海一直到廣東,這些東部沿海形勢比較好,中西部,特別是中部形勢不是太好。

第一個問題當前的經濟形勢比較好,社會形勢不太好。現在這個經濟形勢是比較好的。因為大概平均7%、8%,現在全世界一片都在低速、負增長的時候,我們還能保持7.38%的速度在走,肯定是好的。但是現在外國的變化,前幾年說的比我們還好,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加入WTO之後,中國要變成製造業的中心,全世界的大部分產品是由中國出來,中國怎麼樣怎麼樣,多少年趕上日本,多少年趕上美國。這兩年風變了。我們中國還是中國,高速增長還是高速增長。從美國發起,一些大學教授出來,說中國靠不住,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是假的。一些有名的教授講7%、8%不可能。他們說至少是虛報了三個百分點。

你看從1997年到2001年,四年工夫漲了接近29%了,但是能源消耗沒有增長,也就是說電、煤、石油這個消耗量沒有增長所以說它這個怎麼來的呢?隻有消耗沒有增長怎麼回事呢?他有點兒根據了。我們這邊也有一些說法。但是有一條我可以說大致是這樣的,中國的事情叫我看,你要是說有虛假的,確實有。氣象學家的“度”、統計學的“數”都靠不準。凡是經濟不太好的地方,工資發不出的地方一般都是虛報,都是報的多。東部發達的地方,東部沿海地區,發達地方經濟增長一定是很高了,當然是少報了。所以我是講,這次到南京去,他們說蘇南是縮水的蘇北是注水的。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比較困難的是東北,國有企業還是占優勢。如果國有企業虛報的話,虛報是要納稅的,吹牛要納稅。現在你向國家報一萬元,收你1700元的增值稅。國有企業反正是八路軍跟新四軍的關係,都是公家的,真的假的還是出不去。像浙江、蘇南、廣東這些地方私有的、私營老板較多,老板可不行啊,老板多報一個億,1700萬元錢沒有了,他得掂量掂量,估計不會拿的。所以凡是發達地區據我了解,那確實不是假的。我可以告訴你們,現在東部沿海這十個省的總量的增長都超過50%。你們去算吧,他占1/3的地盤,可能土地還不到。所以50%、60%的地方沒有吹牛,30%、40%的地方吹牛,估計就扯平了。

搞經濟學的看那個地方經濟繁榮、那個地方好不好,看兩條,直觀的。一條看那個建築工地的塔吊多不多。凡是到處是工地,肯定這個地方是興旺的,國內如此、國外也是如此的。到處工地在建、大樓在建,你看你們現在大學的形勢很好,我來幾次你們搞一個樓,都在造,這個形勢好。師大的形勢好,人大在建、北大也在建,也是有這個形勢。凡是沒有建築工地塔吊的地方一般是不行的。對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的。給你們說一個故事去年柏林的市長到上海去訪問,跟上海的市長交談,後來他們傳出來是這樣的,因為歐洲我也去過,一般說他不像咱們這樣要實行城市化,它城市化已經達到70%、80%了,已經幾百年的房子都在那裏了,而且好多地方不建高樓了,所以他沒有什麼建築。柏林的市長說我們現在柏林這個形勢真好啊,現在有50個地方,50個工地在建大樓,50個工地已經不少了,我們這位市長說,50個工地對我來說,我一個區都不隻50個。他一說嚇他一跳。上海每天5000個工地在那裏建。真是這樣的。

第二個看飯館。飯館裏麵吃飯的人多,這個地方就興旺,如果飯館裏麵沒人吃飯了,那就不行了。這兩條現在北京、上海你看飯館越開越大。浙江人都開大飯館,上海最大的飯館、南京最大的飯館都是浙江人開的。所以我說經濟形勢比較好。下麵我要講中國的社會形勢。

第一點,我們現在經濟結構變了,社會結構沒有相應的改變。社會結構當然有好幾個方麵了,我隻講一點,就是社會結構裏麵很重要一條就是城鄉結構。經濟結構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經濟GDP裏麵,第一產業增長百分之十五點幾,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工業化的中期水平。但是我們城市化到了年還是百分之三十點幾,這不行。30%的城市化那個時候叫初級階段,所以我們現在城鄉矛盾。我們要研究,一般的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他們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是三位一體的,搞工業化的時候農民的進城,城市搞起來,工業的現代化。我們由於計劃經濟,戶口製度的原因,社會保障方麵的原因,所以在搞工業化的時候沒有城市化,原有糧食不夠了,就限製戶口,現在糧食夠了,這個戶口製度還是滯後,到現在沒改。有些省改了,但是全國還沒有改。所以現在就出現了城鄉不協調。出了很多詞比如說農民工,現在工人叫農民工,到了企業就叫農民企業家到了醫生就叫赤腳醫生,到了老師了叫民辦老師,民辦教育。原因是戶口身份沒有變。開始的時候,包括我們領導也好,總是滯後一點,就是說他戶口老不肯放。我說我們這個經濟光是按經濟學家的話講不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來調整去東西還賣不出去。我說你們這個招應找社會學家來出。什麼道理呢?就是說因為現在糧食多了,你去種棉花,棉花又多的,那你種蔬菜,現在蔬菜也多了,就種水果,現在水果又便宜了,西瓜大概賣七八毛了。我前幾天到農貿市場買荔枝三塊錢一斤,這個在80年代的時候,都要十幾塊錢一斤。芒果以前幾十塊錢一斤,現在也是兩三塊錢一斤,現在東西多了怎麼沒招了呢?我可以告訴給你一個數,我們現在全國國家統計是610種主要商品,比如說糧食、棉花、汽車、棉布,這些主要商品610種,1997年的時候是過剩,供過於求。今年年初的統計82%的產品是供過於求的就是賣不出去。現在講買方市場,原來是賣方市場,這是個轉變。我們那個時候在大學裏,我是1957年進大學的,到了年吃飯得拿糧票,那時糧食問題是很大的。買件毛衣都要憑票而且這個票到百貨大樓還得看售貨員,她沒有好臉,不是像現在進去買這個買那個。這是買方市場。這個東西賣不出去,要我們計算的話,不應該賣不出去。就是說我們現在國際上的經濟學家在算要3000美元,人均GDP3000美元才能出現買方市場,我們現在才1000美元,就賣不出去了。你從統計上看看,數據上能看出來,2001年我們生產了1500萬台的洗衣機,1500萬台的電冰箱,我們有多少戶呢?我們有35000萬戶,所以老外盯著這35000萬戶,每戶買一件,就35000萬件。現在都在降價,叫跳水價。跳水了,不要命了。空調降價、彩電降價,就是沒有人買。為什麼呢?這就是城鄉結構不合理的原因。現在城市裏調查,有的戶裏麵兩個、三個電視機,所以一百戶裏麵120多台電視機了。特別是洗衣機、電冰箱,農民不要說現在沒有錢,有錢也不買。農民要電冰箱幹什麼。地裏有菜、雞籠子裏有雞。把雞殺了,放在電冰箱裏冰凍後再吃,對不對?這不叫城市化,他不到城市裏來他不會買電冰箱的,何況那個地方還沒有電,有電的沒有水,有水的更不要洗衣機。到井裏麵找水,再放到洗衣機裏洗。所以我跟經濟學家講,現在我們社會學家就說你要調整社會結構,你把戶口放開,讓農民進來,不要那麼卡著。有些市長請我們去做顧問,做報告,我說全世界走了那麼多國家,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市長不是找人家來住,隻有我們中國的市場批條子,你進來我給你批,所以東西都賣不出去了。我說現在最大的毛病就在於城鄉關係不協調,社會結構不合理。這是我講的第一點,社會形勢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