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半邊天,九分寬(1 / 2)

一個修行人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境界,一個就是眼界。

眼界,通常指目力所及的範圍,又被引申為見識的廣度。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但在修行界,眼界卻另有所指,那就是借指凝弦時所能看到的天弦的寬度。

讚賞某人見多識廣時,常說此人眼界十分寬廣。事實上,修行人就是將眼睛觀看正前方物體時所能看得見的空間範圍分為十份,看到的天弦若占了這個空間的十分之三則說天弦為三分寬。若占了十分之五,則說天弦有五分寬。

當今的教宗大人除了教宗這個名頭,在修行界還有一個更有名的稱謂,那就是“半邊天”。之所以有這個稱謂,就是教宗大人當年凝弦時,天眼所看到天弦有五分寬。

修行這個事情,說來好像真的是三分靠打拚,七分天注定。能不能修行要看老天爺賞不賞臉,能修行了,可以達到的高度也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普通修行人,天弦也就一分寬,兩分寬,天資不錯的則是三分寬。像教宗大人這樣能看到半邊天的,當今世上不超過五人。

修行界裏流傳著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教宗大人能當上教宗便是明證。楊燁淩現在還談不上境界,但是眼界真的很寬。

由於他獨特的天眼,他看的比任何人都要清晰,都要高遠。

這兩個月的時間,除了習文練武,楊燁淩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看樹葉上。老師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看得懂小千世界,再看大千世界就要容易一些。

以前他沒有注意,現在天天和樹葉泡在一起才發現樹葉其實有很多種形狀,橢圓形、心形、扇形、掌形、針形、圓形,還有卵形的。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的。葉脈可以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也可以互不交錯,大體上平行分布的。

楊燁淩現在已經到了看樹葉不是樹葉的階段了。天眼開後,眼中的世界變得與以往大不相同,每一處細節仿佛都能被無限放大。經過不斷的訓練,楊燁淩對天眼的運用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就在幾天前,在山魈的悉心指導下,楊燁淩在山巔終於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天弦。

仿佛是有所感應,那一天楊燁淩起的很早,醒來後沒有睡眼惺忪的階段,而是立刻就變得非常清醒,仿佛自己一直都醒著,從來沒有睡著一樣。

楊燁淩坐在山巔,迎著朝陽凝視良久,不禁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折服。隨手撿起身邊的一片樹葉,看著樹葉上繁複的紋理,讚歎著大自然的生花妙筆。雙目稍加用力,原先看著光滑平整的葉麵,慢慢在眼中變成了一大塊丘陵,被縱橫交錯的線條分割成無數版塊。纖細微小的絨毛,現在看著就像是一棵棵大樹,四散生長在丘陵各處。

放下手中的樹葉,楊燁淩舉目遠望,突然感覺眼中的景物有些扭曲,好像有人在自己眼前放置了一塊表麵不很平整的透鏡。楊燁淩以為自己看樹葉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睛,再看出去還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