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誌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出了新的境界。“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我們黨開始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但“左”的思想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有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主張。在這個關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向何處發展的曆史關頭,鄧小平同誌高舉起實事求是的大旗,旗幟鮮明地支持了實踐標準的大討論,衝破“兩個凡是”
的禁錮,倡導思想解放。他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他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他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把“解放思想”納入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之中,強調實事求是必須與解放思想結合起來。因為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僅僅有務實的態度還是不夠的,如果思想不解放,沉湎於各種習慣勢力、主觀偏見之中,隻能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是無法做到實事求是的。鄧小平同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領導我們黨經受了曆史的嚴峻考驗,以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把黨的思想路線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
江澤民同誌在“五三一”講話中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黨是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中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有害的。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新發展。江澤民同誌將“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並列起來,並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弘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提高到“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決定著中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的高度,同樣具有時代針對性,並在理論上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現階段國際國內的形勢要求我們從理論到實踐都要與時俱進,不能故步自封。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不可缺少的品質。
二、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必須做到四個“一定要看到”,實現“三個解放”,深化對“三個規律”的認識。
(一)必須做到四個“一定要看到”
第一,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簡要地說,就是和平與發展已經取代戰爭與革命成為當代世界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以綜合國力為核心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多元化的並存和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成為當今世界必須重視和解決好的重大時代課題;人類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信息革命的興起成為了自工業革命之後最偉大的革命,促使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邁進。這些重大變化都對我們黨執政興國既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第二,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即我國已經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已經從傳統計劃經濟體製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從封閉半封閉轉變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第三,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這就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打破了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分配體製,出現了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以按勞分配為主、各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和消費格局;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出現了利益多樣化的格局;我們經過20多年努力告別了商品短缺時代,而進入了資源短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