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中國社(2)(1 / 3)

三、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聯係與本質特征決定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個理論體係的本質與核心。中國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都要落腳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有其主體承擔者,都有其實踐的主體,這就是直接從事物質資料生產者的勞動者,或為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服務的其他勞動者。文化是人類活動的精神成果,它來自於人類的社會實踐,來自於對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所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個代表”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全麵地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的本質,就是堅持執政為民。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決定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自己的立黨宗旨,因而它在自己的一切活動中都必須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以“執政為民”為第一要務。鄧小平同誌在黨的八大上所做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曾深刻指出:黨“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誌,並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誌而鬥爭”。江澤民同誌也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我們堅持“三個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統一體現在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關心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準確把握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脈搏,誠心誠意地為人民辦實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正是因為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製定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才能把全體人民團結、動員和組織起來,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質的就是要堅持執政為民。

第二節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斷開拓馬克思

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我們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能不能使全黨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用以指導新的實踐,關係到我們黨能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關係到我們黨能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因而是關係到我們黨興亡成敗的重大問題。思想路線指的是一個階級、政黨或社會集團觀察和思考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說到底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人們要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首先必須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

高度重視思想建設,注意從思想路線上解決問題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因為它決定黨的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決定人們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毛澤東同誌曾經把樹立和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問題、即黨的思想路線問題看做是中國革命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鄧小平同誌認為:“思想路線不是小問題,這是政治路線的基礎。”江澤民同誌強調:“要使黨和國家的發展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則,一切發展都談不上。”

一、黨的思想路線的新發展

我們黨建立、發展和壯大的曆史充分證明,要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解決好思想路線問題是第一位的。隻有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才能確立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正確的方針和政策;才能在曆史轉折的重大關頭,經受住挑戰和考驗,排除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和幹擾,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走上勝利的坦途。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同時用新的經驗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鬱的中國風格,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毛澤東同誌對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了明確的表述,他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件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中國共產黨人在這條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但是,毛澤東同誌在晚年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錯誤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事業蒙受了重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