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塵封千年的眼球(1 / 3)

墓坑和墓道全係鑿山而成,彪子拿著儀器經過探穴定位,測出地下的墓穴大致呈對稱的中字型。

我也不好意思待著,也拿起工兵鏟打算過去幫忙。彪子跟我說,別以為打盜洞是苦大力,這也是個手藝活,角度稍微打偏一點,能差出十萬八千裏,你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吧。

合著現在就我一個閑人,閑的無聊我就開始跟彪子打閑嗑。“你不總說探穴定位和中醫把脈是一個套路,都講究個望聞問切嘛,今天怎麼沒見你露一手。”

彪子一邊下鏟一邊說“這他娘的有現成的地圖,就告訴你哪塊有寶,望聞問切是用在點穴覓鬥上的,你亂往一塊扯什麼。再說了漢代之前的墓年代太久,氣味早沒了,像唐墓、明清墓才有獨特的氣味。不過……”說到這,彪子停下手中的鏟子,用手指了指不遠處的蘿卜,湊過來小聲說“要說聞,那位可是業內頂尖的“聞家”,你現在要拿出個青銅器,是哪位王爺用過的夜壺,他都能聞出來。”

“有沒有那麼誇張,那兄弟什麼來路。”我認為彪子有些誇大其詞,不相信的問道。

彪子停下手中的活,湊了過來有些神秘的說“那位仁兄據說是鬼穀子二百四代傳人,正宗的發丘天官,身上揣著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彪子眼睛發亮接著說“這東西可是我們這些土夫子夢寐以求的神物啊,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比黑驢蹄子好使多了。”

我不由得匝了匝舌,沒想到看似弱不禁風的蘿卜,來路竟然這麼大,不過他這話裏絕對有水分。鬼穀子出生於公元前四百年,距今兩千四百年,要是蘿卜真是鬼穀子二百四十代傳人,那我就得問問鬼穀子他老人家,敢情您老每隔十年就是一代人是咋的。

話說我在古玩圈混了這麼久,對他們這些下膛倒鬥的土夫子還是有些了解的。職業盜墓賊一共分為四大派別——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天官(也叫發丘中郎將)。四大門派在漢朝時才逐漸係統化,各司其職,規矩繁多。像什麼三盜三不盜、九取九不取、一進一出、進墓不空手、燈滅不摸金等等。

像彪子這夥子盜墓賊,講究盜亦有道,以技術的手段開棺,以藝術的形式摸金。他不隻一次跟我說過,現在這些半吊子的盜墓賊,一味求利,把開棺摸金的章程規矩都忘得一幹二淨,遲早會遭報應。我那時候還不屑的問他,倒鬥的還怕報應?同樣都是盜墓的,你他娘的還好意思五十步笑百步,這麼說不怕把自己也搭裏?

彪子說,你懂個屁,別拿我和那些雜碎相提並論。那些個小毛賊,尋龍點穴觀星覓鬥一概不懂,逮哪刨哪,恨不得連祖墳都挖。能值得我光顧的鬥,都是些王侯將相、皇親國戚,最不濟也得是個士大夫。這些人都是統治階級,哪個死後不得個百八十人陪葬,倒了他們的鬥,就是這些人應得的報應!也算是給咱窮苦老百姓出口惡氣。雖然摸金這行當屬於外八行,但國有國法,行有行規,你知道我們這行的先人為什麼要摸金?我說,還不是為了發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彪子搖頭說,你知道小偷為什麼用窮嗎,因為偷的東西很貴,賣的卻很便宜,要想發家致富,沒人會當賊!所以我們這行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我們下鬥是為了摸金,也不為了摸金。他這話說的閃爍其詞,我一再追問,他也不肯再向我透露半分。

彪子和老蓋打洞的速度極快,一看就是手上有活,兩把工兵鏟上下飛舞,跟穿山甲似的,沒一會就看不到人了。在這荒山野嶺,也沒必要再耗時費力的散土,打出的土屑碎石都堆在了外麵。

彪子做的盜洞,並不是常見的圓口型盜洞,而是先打了一個豎直向下約三米深的長方形盜洞,洞口大概一米見方,可供兩人同時進出。這種形狀的盜洞是老一輩土夫子的傳統開挖方式,常見於關中平原,俗稱“關中式盜洞”。這種長方形洞口更符合盜墓的實際需要,在洞口兩側挖出一排排腳蹬,很容易上出下入,而不需像圓形洞那樣,以“狗姿”爬進爬出。相對於圓形盜洞,“關中式盜洞”技術含量更高,現代的盜墓賊很少能做出高質量長方形開口,一般都以圓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