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2 / 2)

德國空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空襲了居民區,明顯是戈林的瞎指揮,但是當華沙戰役開始之後這種空襲明顯加強。德軍宣稱的目標是轟炸華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從國際法對戰爭的規定看,這種作法在這個年代還是個灰色區域。根據從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戰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國際聯盟在2次世界大戰之間曾商議通過一份旨在保護城市免遭空襲的公約,但該公約從未正式生效。德國飛機在近2000次空襲中投下近千噸炸彈和燃燒彈,有時甚至將裝滿的油桶從運輸機敞開的艙門直接拋出去。

在發起最後一輪進攻前,德國炮兵轟擊了華沙郊區的臨時戰線。超重型列車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戰。防禦者的確毫無反抗之力。然而,他們還是抵擋住了9月25日德軍發起的首次衝鋒。此時仍試圖逃亡的華沙人被有針對性的火力趕回市區。隻有中立的外國人可以在中美兩國外交官的率領下通過一條通道離開戰區,但黨衛軍突擊隊攔住了猶太人和被他們認作猶太人的人。

戰爭僅僅爆發一周後,太初16年9月8日,德軍第七裝甲集群先頭部隊已經抵達華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時華沙波蘭守軍倉促應戰,缺乏準備,並且已經有東撤跡象。對於德軍而言,上策是放任波軍撤出華沙城再行圍殲,但德軍確是並未突襲該城反倒是繞道將其包圍後又向東推進,使得波軍拚死反抗,而德軍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該城。這其中固然有波軍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西塔拉的幹預,不得不說在具體的戰術指揮方麵,這位小胡子狂人還是非常不合格的,這或許就是他隻能被人稱為奧地利下士的重要原因。用貝克將軍的話說,“那個神經質的奧地利下士,讓他指揮十挺機槍都是對帝國軍隊的犯罪。”而這一點許多人可能忽略。

9月9日,即德軍抵達華沙城下的第二天,西塔拉發出第三號命令,要求進攻波蘭的陸空部隊做好調往西線的準備。原來這一天,西線的法國第4集團軍向德軍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而西塔拉非常擔心這是對方大規模進攻的前奏。為了防止兩線作戰,做為德國來說,需要保存實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裝甲部隊和空軍等快速兵團的實力,以便一旦形勢緊迫時可以迅速西調。不過,在未明確法軍意圖前,德軍是不應該調往西線的,隻能處於一種待命狀態。同時,對於德軍來說,也需要為部隊西調後仍能有實力依靠剩餘部隊打敗波軍做好準備,這就需要其在調動之前抓緊時間,盡可能多的包圍和殲滅波軍,以減輕日後東線戰場上波軍對峙的壓力。如果放任波軍華沙守軍向東撤離將使德軍難以保證在西調前追上並殲滅這支12萬人的部隊,況且法軍9日的行動明顯是針對8日德軍夜抵華沙一事。德軍采取對華沙的圍而不克策略應該說相當高明,一方麵有利於穩住法軍,另一方麵又可以爭取時間殲滅更多的波軍有生力量。

正是出於這一初衷,德軍才將準備東撤的波軍又堵回了華沙,並放棄了迅速攻克華沙的勝利,轉而向東以求殲滅更多波軍及其新建兵團,為最終勝利奠定基礎。果然幾天後,9月12日,根據英法最高層的指示,法軍的進攻行動停止。9月13日,德軍兵臨布列斯特要塞。這次德軍一反前次在華沙的圍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經過4天攻堅,力克該城,隨後形成了將波軍在布格河以西部隊全部合圍。

在攻克要塞過程中,為了防止法軍再次發起進攻和因華沙波軍的牽製導致進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軍於9月15日請求紅俄出兵。這個請求正中地格魯吉亞大叔同誌的下懷。當世界各國目瞪口呆的看著波蘭一周亡國的中二紀錄,按捺不住心裏對波蘭土地的萌動春心的北極熊出招了。早已同德國商量好收複寇鬆線以西波蘭所占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的紅俄,隻因與波蘭簽有互不侵犯條約而始終不便動手。波蘭政府的出逃,終於使紅俄找到了“體麵”出兵波蘭的借口。紅俄政府宣稱:由於波蘭政府不複存在,因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再有效。“為了保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利益”,紅俄決定進駐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地區。2天後即9月17日,紅俄白俄羅斯方麵軍(下轄第3、4、10、11集團軍以及騎兵機械化集群和第23獨立步兵軍)與烏克蘭方麵軍(下轄第5、6、12集團軍)分別在科瓦廖夫和鐵木辛哥指揮下開進波蘭東部。這個行動,立刻將布列斯特以東30餘萬波軍牽製並吸引過去,使得德軍也迅速攻克了該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