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7)(1 / 1)

3.不受功利誘惑。受功利誘惑是導致人產生狡詐和欺騙等失信行為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就要堅決拒絕功利的誘惑,不要因為一點點蠅頭小利而去算計他人,不要總想著眼前的利益,而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隻要你能學會從長遠的角度觀察和考慮問題,就會知道誠實守信有多麼重要,就會自覺做到誠實守信。

4.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忽視小事情,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應該以學業、事業為重,其他細節方麵的一些小事情都是無所謂的,隻要在大是大非上不失原則就可以了。然而,越是小事越是容易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無所謂的“小事”,往往成為一個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由“小惡”發展到“大惡”就像走下坡路一樣,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快就會滑入深淵;反之,從“大惡”回歸“誠信”就像登山一樣,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因此,培養自己的誠信品格,一定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守信用的人。

5.真誠而坦白。要想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就不能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著掖著,而一定要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真誠而坦白的人不會介意把自己暴露在別人麵前,不會介意別人對自己進行深入觀察和理解,不會介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隻有那些真誠而坦白的人,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獲得對方的接納。將自己的弱點、錯誤、動機等都暴露在外,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一個願意冒這樣的風險達到坦誠境界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

6.不盲目對人講誠信。誠信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當你在倡導誠信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別忘記要注意把握誠信的對象。若是你堅守純正誠懇的待人之道,對偽善奸詐的小人說出的話也同樣信以為真,並對其以誠相待,你可能就要付出不必要的代價。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味地講究誠信,卻不分真偽,那就是愚蠢的行為了。

講不講誠信,守不守信用,是一個具不具備良好品質的表現,而誠信的品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形成的,而是在生活中、在一件件小事中慢慢形成的。百尺之台,始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要你注意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一個守信用、講信義的人,就會贏得所有人的信賴。

如果一個人在誠信上犯了錯誤,而且不承認或不自省,他就犯了雙重錯誤:第一是對別人不誠信,第二是對自己的良心不誠信。因此,一旦在誠信方麵犯了錯誤,就要坦然麵對自己的良心,勇於解剖自己並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