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橡樹嶺學校之前,李開複是台灣的一名小學生。上學期間,他的成績幾乎總是滿分,每次考試總是第一名。
從李開複的人生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人生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堅實的腳印,而且一步比一步更具挑戰性。
在這些改變中,加盟蘋果,由一名科學家轉變為一名工程師可以說是李開複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角色轉變。科學家以發現和證實科學真理為主,更強調思維的嚴謹性;工程師以運用和實踐科學真理為主,更需要用務實手段來解決問題。不僅如此,科學家更多的是“以我為主”,一般是通過論文等書麵的形式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不需要太多的主動溝通,而工程師需要與上司、同事、下屬等通過溝通讓他們知道工作的進展、獲取他們的支持。剛加入蘋果公司時,同事們給李開複的評語是:“眼神東張西望,給人一種沒有自信的感覺;常用‘可能、也許、有沒有、大概’等詞,給人沒有魄力的感覺;發言後如果沒有人理睬,就輕易放棄了自己的觀點;發言時總是同意別人的看法,或是與人妥協;不同意別人的時候也不發言,甚至當別人的發言充滿無稽之談時也不願糾正。”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個充滿了自信的李開複簡直判若兩人。看到這些評語,李開複認為同事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準確地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說明這些問題非常明顯,他下決心要好好改變一下自己。
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這是李開複在蘋果公司學到的第一課。通過在蘋果公司的幾年學習,李開複迅速地由一個科學家成長為一個懂技術、懂管理、極具個人魅力的職業經理人。如今,再次改變自己,成為創新工場老板的李開複,站在年輕人的身後,指點著年輕人前進的方向,為年輕人的成長殫精竭慮。
其實,李開複很早就開始關注和幫助中國的年輕人。從2000年開始,他先後給中國學生寫了七封信,信中闡釋了他關於人生成功的睿智觀點,告訴年輕人如何成功、快樂和自信,如何實現理想,如何做到從優秀到卓越。同時,他還通過網絡、演講、微博等方式來分享和分擔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生存感受,盡可能地提供一些自己的經驗供年輕人選擇參考,並為年輕人提出了不少忠告。他的夢想就是讓中國的年輕人懂得如何在現實中放飛自己的理想,進而明白生命的意義,讓他們知道,“世界可以因你而不同”。
當前,由於社會轉型期價值觀的混亂,不少年輕人被動地接受了一元化的成功標準。在學校時看成績、在社會上看地位,空懷遠大的理想,卻沒有明確清晰的人生定位,空喊改變世界的口號,卻不知從何入手。為了幫助年輕人走出迷茫,我們精選並歸納了李開複對年輕人的11個忠告,希望能對正在未來之路上跋涉的年輕人有所啟發,有所幫助。願我們用李開複的忠告共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出版社編輯以及於複勳、江俊瑞、王鬱鬆、丁明智、於霞、趙豐衛、冀超、於加海、張存錢、盧永梅、王珊珊、呂雅昌、郎晉鵬、嚴尋綠、顧子珍、雲宣展等人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書中一定有許多不妥之處,請讀者朋友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