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後記:中國須學習“衝撞的藝術”(1 / 1)

當我寫完本書正文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時光剛好進入2015年1月。

2015年1月,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年份和月份,普通得讓人沒有任何的想象力,甚至還有些忐忑、不安和騷動。

這是因為這一年的中國經濟將持續下滑,而這勢必將影響千家萬戶的生活。雖然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但人們不知道,改革對經濟下滑的“止跌”作用究竟有多大?人們也不知道,改革這一知易行難的事物,在2015年究竟能否全方位展開?人們當然更不知道,在這一情況下,未來的中國經濟究竟將下滑到什麼程度?

2015年1月,環顧世界,人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更為動蕩了,三個不同的“氣場”雖各自為政,但又犬牙交錯,互相影響,那就是石油能源場、金融貨幣場、地緣政治場。

2014年下半年,國際石油價格大跌,對許多經濟體而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更重要的是,國際石油價格大跌,究竟是陰謀還是“陽謀”?究竟是美國打壓俄羅斯,還是沙特打壓美國頁岩油?2015年國際油價走向究竟如何?

2014年下半年,美國經濟複蘇勢頭良好,但包括歐洲、日本、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國家則都陷入困境。這一困境在中國被稱為“新常態”,在歐洲被稱為“大停滯”。

2014年全年,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異常激烈。上半年,俄羅斯奪下克裏米亞,略勝一籌。但下半年,國際油價大跌、盧布危機則使俄羅斯元氣大傷。2015年,俄羅斯將如何絕地反擊?

就在我撰寫這篇“後記”時,一連串事件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瑞郎與歐元脫鉤;1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超過萬億歐元的量化寬鬆,以拯救喘息之中的歐洲經濟。

-1月23日,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去世。1月2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訪印度,本準備派副總統拜登參加1月28日阿卜杜拉的葬禮。但1月27日,奧巴馬忽改行程,臨時飛往利雅得,參加葬禮後又與沙特新國王薩爾曼會談。但國際媒體卻沒有透露任何“幹貨”。密談背後,究竟醞釀著2015年國際油價和地緣政治的何種變數?

-1月26日,人民幣忽然大跌;同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宣布再跌。

-幾乎同時,標準普爾將俄羅斯盧布的評級降為“垃圾級”,俄羅斯經濟和盧布的冬天,正醞釀著一個西伯利亞式的冰川和危機。

時近2015年中國農曆新年,圈內人士都在揣測:

-2015年,經濟複蘇的美國何時加息?遭遇經濟“滑鐵盧”的中國,何時持續降息、降準?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否將導致大量資金外逃?

-俄羅斯這一年將醞釀什麼樣的“重拳出擊”?普京的“重拳”或“暗拳”是否會傷及中國?

未來的幾年裏,兩大因素將成為中國勢必麵臨的挑戰:第一,世界經濟高度動蕩;第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上升。

在地緣政治衝突方麵,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是周邊正在醞釀的種種潛在危機,這是穿插於本書各個內幕故事之間的內在邏輯。

但對“新常態”的中國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微妙調整的心態。當中國即將或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衝突即將成為我們與世界關係的“常態”,我們究竟如何把握其間的“度”?當“準冷戰”似已成型的時候,我們是否準備與“人類一切先進文明的成果”展開一場全麵的對決?

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狄更斯描寫的是18世紀下半葉高度動蕩的巴黎,以及19世紀上半葉進入工業化、城市化的倫敦。

鬥轉星移,時空背景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人類文明進化曆史上,總有一些深層的邏輯,對21世紀初處於急劇轉型期的中國依然是適用的。

邱震海

201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