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幾天的勤苦練習,趙曉鵬的千手觀音掌雖未練得登堂入室,但已近爐火純青,絕對可以拿得出手。以目前趙曉鵬的實力來看,足以突破招修初期拳法階段,已近速法階段。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趙曉鵬自幼習武,據說趙家拳在晚清時代,曾在河北地區橫行一時。其曾祖父就是趙家拳的創始人。出身武術世家的趙曉鵬不僅武學根基較好,其對武術的領悟能力也超出常人,高中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體校。論實戰能力他要比李國明更勝一籌。
第二:俗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行千裏路不如名師指路。趙曉鵬的師傅乃是當今佛門武學中大師級的人物。得智光長老口傳心授,其武學修為進步神速是意料之中的事。
若想在佛門武學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在內就是自身根基好,悟性高,在外就是要有好的修習環境,又能得到善知識的引導。內外相應,自然能有所作為。
李國明經過這幾天的靜坐冥想,對師傅傳授的技門頓教心法又多了幾分領悟。技門頓法本來就是重悟不重修,若悟得不透,自然修得不精。若能悟得深,則在深悟的基礎上開始依教起修,其武學修為便能一日千裏。多少修習技門頓法之行者,因其自身根性較差,空耗光陰數十載而無所成。不過頓教一法還是依舊有很多人修習,曆史上有幾位佛門大德曾一夜之間大悟,迅速將其武學修為從招修初期階段提升到意修中期階段,更有甚者,已達覺修階段。這就是技門頓法的魅力所在,吸引著世界各地無數佛門武學愛好者前來參究。
修習佛門武學,層級之間相差一毫,其境界則如天地懸殊。如招修初期的拳法階段和已近招修中期速法階段但還未至該階段的人相比,前者隻能接受被後者秒殺的厄運。這是粗論,事實上對敵環境不同,敵我戰時狀態不同也會影響行者武技的發揮。
比武大會九點開始,現在才七點多羅漢堂就擠滿了人。般若寺三寶弟子比武大會幾個黃色大字寫在一塊紅布上,幾個小和尚正在往羅漢堂正門頂上懸掛。羅漢堂內部的布置昨天晚上就已經結束,比賽規則相對簡單,參賽者不能有意插眼、擊襠、打後腦,犯規直接被淘汰。至於咬人、抓人等並沒有列入比賽犯規之列,因為這種行為一旦出現,定會被寺內眾弟子所恥笑,任何人都不會這麼做的。會場上有一主裁為達摩院首座成德法師,兩位場內裁判均為戒律院的弟子。住持成空大和尚坐在觀賽席主位,羅漢堂首座成觀法師為比武大會金剛護法,若場內比武弟子出現出招不慎傷人性命之時,便會及時出手阻止。
比賽場地隻是一個五米見方的空地,四周畫上黃線。每場比賽三回合製,每回合時間六十秒。
勝負規則設定如下:
一:若比武弟子被擊出黃線以外,則直接淘汰。勝出者晉級下一輪比賽。
二:若比武弟子失去繼續比武的能力,則直接淘汰,勝出者晉級下一輪比賽。
三:若比武弟子雙方打滿三回合,則按點數計分,分數多者晉級下一輪比賽。若出現分數持平者,進行加時回合製。每回合三十秒,若第一加時回合仍無法分出勝負,繼續加時,直到分出勝負為止。勝出者晉級下一輪比賽。
四:擊中頭部一次三分,擊中胸部一次兩分,擊除頭部胸部外其他身體部位一次一分。擊倒對方一次兩分(含摔倒)。
五:若比武弟子故意違規,則直接淘汰。勝出者晉級下一輪比賽。
六:若比武弟子無意違規傷人,扣除十分。若比武弟子無意違規未傷人,扣除三分。
般若寺比賽規則堪稱佛門武學界比武規則的一個常態,簡潔明了,且不設級別。每輪比武都按抽簽方式進行,第一輪的抽簽在比武大會前一天就已經完成。
半年一度的般若寺比武大會在本次顯得額外隆重,這是十餘年來般若寺首次比武大會參會人員達到滿額。寺內弟子都圍在比武場地黃線的三麵。正麵擺放一排座椅,住持上成下空大和尚端坐在中間,兩旁分別是其他寺院趕來觀會的高僧大德,有的是成名的法師,有的是名刹方丈等。在首排座椅後麵,另設三排座椅。第二排座椅為本寺各院首座及輩分極高的老僧,第三第四排座椅為本院中級輩分弟子。
在住持成空大和尚宣讀完般若寺比武大會正式開始後,達摩院首座成德法師宣讀比武大會規則。
首輪比賽一開始,場內歡呼聲、呐喊聲接連不斷,首先出場的是達摩院成德法師的大弟子果覺,和他對戰的是戒律院的果空。
達摩院成德法師身負絕藝,為人卻慈悲祥和,其武學造詣與羅漢堂首座成觀法師不相上下。果覺是成德法師的大弟子,為人剛直不阿,常因不滿果仁等羅漢堂師兄弟的行為,而與羅漢堂結下梁子。果覺本人武學修為在同輩弟子中乃屬上等,和果仁不相上下。
當場內裁判哨聲一響後,果覺和果空二人便拉開架勢。果空自知實力不如果覺,便靜待果覺出手,再伺機而動。果覺見果空做出隻守待功的架勢,心知果空心虛,遂率先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