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東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最後天下三分,長達百年之久,司馬懿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司馬炎逼迫魏帝讓位,建立晉國,史稱西晉。

匈奴入侵中原,西晉滅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為晉元帝,史稱東晉。

東晉門閥眾多,最為著名的四大家族王謝桓庾,掌握朝政,同時北方混亂無比,匈奴建國,稱前秦,雖後經曆了各族所建的政權,史稱十六國。

政權不斷交替,百姓活的苦不堪言,江湖中各個門派歸隱的歸隱,消失的消失,而司馬懿所建的龍門從晉孝湣皇帝司馬鄴被殺後就在也沒出現過,百年之後象征龍門的龍杖在江湖上出現,江湖從此不在平靜,於此同時北方經曆16國後,拓跋一族統一北方,建國,稱魏。

四大家族的勢力之間的鬥爭不斷,王氏從晉元帝開始深受重視,任王導丞相、王敦專政軍事,時稱“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素來桀傲,有意控製朝廷,晉元帝為了抑製王氏權勢,以劉隗、刁協、戴淵等人牽製,並防禦京師。王敦萬份怨恨,於322年發兵,攻陷建康。刁協等人被殺,史稱王敦之亂。晉元帝備受恐懼,憂憤而死,太子紹繼位,是為晉明帝。當時王敦欲篡位,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縣),但於324年病危。晉明帝下令討伐,平亂成功,由於王導未附逆,所以王氏仍受晉室重用。隨後太子衍繼立,是為晉成帝,王導及外戚庾亮輔政,庾氏開始崛起。晉穆帝司馬聃繼位,桓溫討伐成漢(成漢於338年為李壽篡位,改國號為漢),次年討滅,桓溫聲威大震,桓氏一族從此成為東晉頂級家族之一。晉孝武帝司馬曜任謝安執政,桓衝為荊州刺史,防禦荊襄地區;謝玄鎮廣陵,與謝安防禦淮南地區。為了加強中央軍力,謝安任劉牢之為參謀,招募淮南江北百姓,成立北府軍。同時前秦帝符堅集全國之力南征,被謝玄在淝水畔擊敗,從此謝氏一族開始掌握朝政。

王謝庾三族相繼衰落,桓氏成為唯一的大族,驕奢淫昏毫無才能的桓玄便輕而易舉地消滅了東晉朝。與此同時劉裕在京口約集失意士人密謀攻桓玄,被眾推為盟主,劉裕擊敗桓玄,掌握東晉政權。為了能夠能更好的取代司馬一族,開始四處征戰為自己獲得更高的聲望,為了以絕後患,同江湖中的冥府聯係,滅司馬一族,隨後劉裕稱帝建國為宋,與此同時冥府成為劉宋在江湖中的代言。

在北方前秦因為戰敗,四分五裂,國中大亂,劉庫仁助秦軍對抗後燕,但於次遭慕輿文夜襲殺害,其弟劉頭眷代領其眾公元385年,劉庫仁之子劉顯殺頭眷自立,又想要殺拓跋珪。劉顯弟劉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並將劉顯的意圖告訴賀氏。劉顯謀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甥子,也派部人穆崇、奚牧將此事密報拓跋珪。賀氏於是約劉顯飲酒,將其灌醉,讓拓跋珪與舊臣長孫犍、元他等人乘夜逃至賀蘭部。不久,劉顯部中內亂,賀氏得以到賀蘭部與拓跋珪等會合。但其時賀氏弟賀染幹忌憚拓跋珪得人心,曾試圖殺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賀氏出麵而失敗。而拓跋珪的堂曾祖父拓跋紇羅及拓跋建就勸賀蘭部首領賀訥推拓跋珪為主。拓跋珪趁此機會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