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薑鵬.民族主義與民族、民族國家.歐洲,2000(3).
[97]王希恩.民族過程與國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
[98]王振海.關於國家的起源、本質與特征的思考.文史哲,1999(3).
[99]唐昆雄.民族國家:本質、現實性和普遍性.載:趙家祥等編.理論視野.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
[100]埃裏·凱杜裏.民族主義.張明明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01]C·E·布萊克.現代化的動力——一個比較史的研究.景躍進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02]寧騷.民族和國家——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的國際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103]慕良澤,高秉雄.現代國家構建:多維視角的述評.南京社會科學,2007(1).
[104]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05]李元書.政治發展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06]周丕啟.民族主義與國家建構.國際政治研究,1999(1).
[107]徐勇.“回歸國家”與現代國家的建構.東南學術,2006(4).
[108]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胡宗澤、趙力濤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109]佩裏·安德森.絕對主義國家的譜係.劉北成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0]楊玲玲.國家利益的基本內涵和本質特征.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7(4).
[111]來新寧,陳嶽.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12]亞曆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
[113]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劉緋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114]阿庫斯特.現代國際法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15]金應忠,倪世雄.國際關係理論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116]拉斯基.政治典範(第1~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30.
[117]勞特派特修訂.奧本海國際法(上、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118]田中靖宏.新帝國主義在美英抬頭.日本《赤旗報》,2002‐04‐08.
[119]王昱.當代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認同問題.國際觀察,2000(6).
[120]劉順吉.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國家主權的挑戰與對策.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5(1).
[121]王光森,吳永生.從“三個有利於”到“三個代表”:人民民主專政合法性的重塑.探索,2005(6).
[122]趙新國.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本質屬性.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4).
[123]徐明善,等.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6(4).
[124]程大鵬,李連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125]奚潔人,等.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1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2005‐12‐22.
[127]王義桅.和平崛起的三重內涵.環球時報,200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