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附錄(2 / 3)

根據以上事實,所以我說黃帝部落起源於古梁山即黃龍山,‘有熊國”就在古梁山。後轉移到橋山(黃陵縣),以此為中心,在陝北黃土高原強盛起來。開始是由東向西發展,即從黃河向黃土高原發展。然後在向南、向東發展,也就是向關中和中原發展。

二 黃河行吟(上)

2004年秋,我隨延安黃帝、黃河文化考察團,沿黃河秦晉大峽穀,進行了一次考察,途經12個縣市,時有新發現,頗有收獲。凡路有所見所聞,就信口吟哦,便拾下小詩一組。

1.黃河謠三首

《河圖》頌

九曲黃河一條龍,《河圖》出在黃河中。

天地山澤通靈氣,天然太極得啟蒙。

伏羲得圖畫八卦,人類萬物通神明。

人文初祖第一皇,神州大地從此興。

日月光明定乾坤,江河山嶽安天下。

輝映江河經地久,德昭日月緯天長。

伏羲人祖開洪荒,肇領芸生出霧茫。

開創人類文明史,創業故事美名揚。

黃河秦晉大峽穀

黃河上下在奔騰,貫穿中國西與東。

唯有秦晉大峽穀,千回百轉氣勢雄。

華夏民族從此興,中國文化又繁榮,

自然景觀更神奇,無窮樂趣在其中。

黃河從大地流過,千裏長峽映金波,

人類從此走向文明,留下多少遺跡多少歌?

峽穀兩岸風光美,到處是龍騰虎躍,

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過上好生活。

轉九曲

擺下九曲黃河陣,展現人間小乾坤。

星轉鬥移多變化,九曲從古轉到今。

受盡人間萬般苦,血雨腥風冤仇深。

中華兒女當自強,不畏艱險向前奔。

九曲轉出新天地,人民當家做主人。

邊區風光無限好,延安無處不黃金。

血染黃土地, 山野閃紅星,

九曲隨著乾坤轉,聖地延安日月新。

2.黃河大峽穀漂流

我們吃過早飯,乘車到達延水關渡口。這是很有名的古渡口,如今正在這裏修建一座黃河大橋。在這裏,我們乘小船開始漂流。蕩漾在濤濤黃河水之上,兩岸山高壁峭,頓覺心情澎湃,大家又說又笑,不時觀賞兩岸風光,若遇見好景致,便要上岸觀察一番。

漂流黃河上,心隨波浪遊。

雲橫天際山,奔馳不甘休。

兩岸多奇峰,滿坡棗樹榮。

秋風拂麵來,酣暢萬古情。

汽船浪上飛。今日騰風雲。

搏擊申所能,都為中華魂。

3.伏羲河

漂遊百餘裏,我們在黃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上岸,此村叫伏義河,其實是伏羲河。傳說伏羲在這裏居住過,並在這裏的黃河裏得到《河圖》,人們便把黃河這一段叫伏羲河,岸邊的村莊叫伏羲河村。

伏羲河畔遺跡多,山上山下有傳說。

古寨建在虎頭峁,洞穴陶片滿山坡。

4.會峰寨

會峰寨地處土崗鄉牛尾寨的黃河岸邊,離清水關很近。會峰寨是個十分古老的石山寨,地勢險要又獨特。從黃河岸進山口,壁壘森嚴,就像古城堡。城堡中有一小山,山上巨石雄立,倒像一堵牆,這就是會峰寨,共三層。據說古時是個碼頭,曾很紅火,如今早已荒無人跡,隻留下一些殘跡。在這裏周圍的山上,布滿石窟,寨子東邊有一個很大的石窟,看來這裏是古人類的生存地,陶片石器很多,當時我們揀到不少陶片,還有一個石锛。

會峰古寨接雲天,巨石堆積成高山。

寨前峭壁自成牆,穀水清澈映天藍。

站在峰頭欲升仙,東望黃河萬丈寬。

眾友忙把古跡尋,不畏艱險不怕難。

登山觀波濤,身與星辰高。

秋風吹我心,此情更逍遙。

5.黃河乾坤灣

我們來伏羲河村後邊的山上,那裏有個小程村,如今在山上新建一處“乾坤灣度假村’。村前山頭建一亭,亭旁立著一塊石碑,寫著“乾坤灣”三個大字。傳說伏羲就是在這裏看到眼前黃河轉了個S大灣,他觀天法地,胸中構思出太極圖,畫出八卦。

伏羲山上觀天象,陰陽八卦始成章。

黃帝精通八卦道,法而用之講《歸藏》。

從此文明事業興,中華文化己輝煌。

今日舉目乾坤灣,黃河萬裏金波揚。

6.蟒頭山

蟒頭山在壺口西南方向的山上,因山的最高處有一石峰突現,活像蟒頭而得名,甚高、甚險,直入雲天。傳說盤古的第三個女兒,在山上修煉成仙,於是建有娘娘廟,古廟雖破舊,遺跡甚多。在娘娘廟一旁還有個王莽洞,傳說王莽曾在此避過難。山上風光絢麗多彩,很值得一看。我們在蟒頭山廟院大門口還發現一對石熊,這在全國也少見,因為寺廟大門前多是石獅。

山高天長落日遠,晚霞繽紛照群山。

眼前山花拂麵香,身邊紅葉添新鮮。

登山為把古跡尋,幸喜有所新發現。

但願逸興懷思飛,黃帝文化更燦爛。

7.壽峰秋吟

壽峰鄉因壽峰得名。這裏有一山峰,姿態威嚴,挺拔峻秀,像個“壽”字,人們叫壽峰。還有個說法,因這裏的人多長壽而叫“壽峰”。不管怎麼說,這裏有一處古“壽峰寺”,寺內有一洞很深,傳說通到蟒頭山。如今寺院的金、元朝建築還保存完好,更可貴的是部分璧畫也完整保存下來。

車奔千峰林蔭道,人遊百裏觀鬆濤。

舉目天空浮雲散,層林盡染日正高。

千岩競秀有壽峰,萬壑蒼翠仙氣飄。

山麗水清人開朗,難怪此地鬆不老。

8.後土祠

後土祠在山西省萬榮縣榮河鎮。萬榮古稱汾陰,位於黃河與汾水交彙處,有一古建築群,甚是宏偉,叫“後土祠”。曆史悠久,從黃帝掃地設壇開始,到漢武帝多次祭祀並作《秋風辭》,朝朝代代祭祀至今。黃河是母親河,後土聖母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早的祖先。

黃帝掃壇昭萬世,漢皇賦辭聖母情。

汾陰雕上尋始祖,龍興華夏人興盛。

千載白雲罩河上,追本溯源後土祠。

感恩娘娘育蒼生。難忘中華文明史。

9.倉頡廟

倉頡廟位於陝西白水縣東北30公裏處,如今叫史官鄉,有保存完好的倉頡墓,建有完整的倉頡廟,古老又神奇。倉頡是黃帝的大臣,傳說他發明創造了許多文字,是我國官吏製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人稱“聖祖”。傳說倉頡墓地是黃帝親自選定的,已有五千多年的曆史。

黃龍山下倉頡廟,一片翠柏甚妖嬈。

倉頡鳥跡驚塵寰,開辟荒昧祖功高。

北望黃嶺一條龍,近看深秋霜葉紅。

追根尋祖學問深,精魂應識古文明。

倉頡築台造石樓,臨魚摹鳥象形生。

黃帝親臨楊武溝,驚喜文字建大功。

前輩神靈有造化,後人為文領風騷。

鬼聲龍影藏何處?追尋聖跡無限妙。

10.倉頡廟古柏

倉頡廟上柏成雲,獅蹲虎踞驚人魂。

衝宵老幹龍蛇舞,穿石盤根歲月深。

難怪古柏有靈氣,遠古文明此地尋。

黃帝創業垂千古,倉聖造字驚鬼神。

11.洛川黃龍山

黃龍山位於洛川縣南部,山下是關中平原。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山,東接梁山,西臨橋山,全長不足百裏,是丘陵狀山脈。山雖小,很有來曆,名氣很大。山上有黃龍古城、黃郎廟,與倉頡廟很近。

黃龍山上黃郎廟,四周土牆尚完好。

百姓敬的黃郎爺,不知歲月有多少。

考察人員興致高,舉目詳視倉頡廟。

黃帝升天何處找?黃龍廟裏有奧妙。

三黃河行吟(下)

2005年9至10月,我隨延安黃河、黃帝文化考察團,沿黃河西線河套地區進行考察,主要是對寶雞的炎帝文化、天水的伏羲文化以及河套文化進行了一番考察,途中時有感受,激情湧動,一邊考察,一路吟詠。

1.炎帝陵

炎帝陵坐落在寶雞市南郊清薑河畔的常羊山上,南依巍巍秦嶺,北臨滾滾渭河,環境幽雅,景色秀麗。如今陵區建築宏偉,遊人眾多。炎帝感生常羊,沐浴九龍,長於薑水,仙遊天台,始製耒耜,取火作陶,親嚐百草,製琴作舞,日中為市,炎黃一統,風樸氣淳,神功聖德,故建陵立廟。看罷炎帝陵,悠悠追思情,隨即詠詩一首。

巍巍秦嶺氣勢雄,雲繞霧罩仙氣升。

滿山蒼翠鬆柏茂,炎帝陵上披彩虹。

文明之光火先兆,始製耒耜奠農耕。

親嚐百草又作陶,從此中華事業興。

2.北首嶺

北首嶺遺址位於寶雞市東北部、渭河北岸二階台地上,距今約7100一5800年,前後延續1000多年,發現麵積6萬平方米,挖掘3000多平方米,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遺物5000餘件。是一處內容豐富、保存較好的仰韶文化遺址。

千尋百探北首嶺。打開地層天下驚。

發現文物五千件,此地上古已文明。

石器陶器世罕見,村寨房屋已形成。

華夏興盛根在此,難忘祖宗創業功。

3.參觀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寶雞青銅天下奇,最為珍貴是鼎器。

銘文展示漢字功,文化燦爛亦聖地。

4.周公廟

周公廟位於岐山縣城西北15華裏處,鳳凰山南麓,即周原的北部。依山傍水,古木參天,三麵環山,風景秀麗,是周公姬旦曾住過的地方,後人修廟紀念,是紀念西周曆史人物的祖祠,可貴的是保留了許多原始的遺跡。

人間古跡千萬座,難能可貴周公廟。

三麵環山似城堡,背山麵水氣勢浩。

製禮作樂有經綸,研究《易經》功勞高。

皆因山水靈氣生,千秋萬載仍光耀。

5.釣魚台

寶雞薑子牙釣魚台,坐落在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的磻溪河山穀中,距市區45公裏。

山川靈秀生紫煙,養氣蓄誌山水間。

興周滅商有韜略,貴在文王親訪賢。

6.崆峒山

崆峒山在甘肅平涼市城西12公裏處,西接六盤山,東望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回護前後,海拔1485至2123米,是道教發祥地,有黃帝問道處。崆峒山林木茂盛,峰奇石怪,山勢磅礴,雄偉秀麗,滿山仙氣,遍布廟宇。集自然美、曆史美、人文美於一身。我登上崆峒山,追尋黃帝問道處。步入登天梯,踏上378石台階,深峽懸壁,如懸高空。當年黃帝就是在這裏匍匐攀援,三次向廣成子問道,終於得到治國之道。今天我邁步在上天梯,步入了意誌、精神和情懷的神聖美妙之中,我同朋友們,一路談笑風生,詩興仙地來。

奇險峻秀崆峒山,扶搖直上白雲間。

山勢磅礴氣勢雄,無限風光在眼前。

道路坎坷不畏險,峽穀幽深意誌堅。

為尋黃帝問道處,眾友攜手不住攀。

登上天台舉目觀,崆峒處處都有仙。

鍾靈毓秀人歡聚,恢宏大度氣不凡。

7.黃帝問道處

道家老祖廣成子,高山修煉己是仙。

深知人生養生道,能辨世間風塵顏。

黃帝問得治世道,百姓求仙為延年。

漫步登上崆峒山,尋古探幽彩雲間。

遺址傳說皆文化,推陳出新要超前。

心隨秋風飄然去,橫掃千古笑開顏。

8.銀川沙湖

廣袤沙漠現一湖,叢叢蘆葦漾碧波。

輕步登船水中遊,嘻笑言談甚快活。

觀看沙漠騎駱駝,沙湖留影姿態多。

最為開心登沙丘,美麗草原更寬闊。

9.西夏王陵

廣闊原野西夏陵,中國曆史一代雄。

地表建築已無蹤,瑰寶全在古墓中。

陰山岩畫西夏文,博物館裏顯原形。

一方地域一方人,各有風采不相同。

10.西部影視城

銀川西部影視城,是當代著名作家張賢亮創辦,在此已拍過百餘部電影、電視,頗有影響。影視城有幅對聯便是生動寫照。

兩座廢墟經藝術加工變瑰寶;一片荒涼有文化裝點成奇觀。

兩座古堡緊相鄰,一片廢墟飛沙塵。

有識有膽張賢亮,文化裝點氣象新。

《紅高粱》、《牧馬人》,還有眾多緊相跟。

演出幕幕精彩劇,吸引無數性趣人。

11.包頭市

高樓排排連雲起,草原鹿城展新姿。

五彩繽紛放光芒,文化氛圍令人癡。

12.五當召

五當召,也叫廣覺寺,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寺廟中馳名中外的一所廟宇。因廟前峽穀名五當溝,故稱五當召,召即寺。位於包頭市東北45公裏處的吉忽倫圖山之陽,重重殿堂,層層樓閣,甚是壯觀,素有“東方小布達拉宮”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