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緊跟時代的民國首飾(3 / 3)

到了旗袍被婦女們普遍接受的時期,裁剪適體的旗袍使婦女們的身體修長典雅,而這一時期婦女們使用的耳飾也多偏重於細長。特別是時髦的女性,使用琺琅、珠寶、珍珠及現代工業產品生產的墜飾十分常見,但總體比較簡潔清雅,有時隻一珠一石均可成飾。這種裝飾也受到外國人的稱讚,說中國的婦女會打扮,隻配一點點飾物,就能顯得很俏麗。當時大量的廣告畫及照片中的美女戴著細長的耳飾或簡單的珠飾,每每不同,引人注目。

同時,在農村婦女中,耳飾的形式多為較長的銀耳墜或銀質玉質的耳環。數量較多的傳世品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時的大致狀況。一些銀耳飾做工和造型都很複雜,環環相扣綴成一組,戴起來很華麗。相對較為簡單的銀質耳環也很多見。另有玉質的耳環在清末繪畫和傳世照片中十分常見,應為當時較為流行的耳飾。

四、具有西方特色的項鏈與中式的長命鎖

民國時期的項飾也很簡潔。同樣由於衣飾的原因,一般婦女很少戴項鏈,若是戴也多是配合修長的旗袍和連衣裙,套一條細長的珠鏈。或為近代流行細小的金絲項鏈或掛一件精致的墜飾。長長的珍珠串飾也很受歡迎。在傳世的近代水晶項鏈上,可以明顯看到外來工藝品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種項鏈,它與古製完全不同,通常以金銀絲編成一節節纖細的鏈條,用以取代串飾,除了美觀實用外,還隱寓著環環相連之意。從現存的近代金項鏈實物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對首飾小巧、典雅的推崇和對外來首飾的喜愛。

在民間,特別是鄉村,長命鎖仍然備受婦女青睞,除婦女佩戴鎖片外,更多的則是在孩子胸前見到。一般在孩子出生後總給他們戴上長命鎖或銀質的大項圈,以求吉祥。同時銀質的項圈和胸襟上的銀掛飾使用極為廣泛,這些銀飾製作得極為精美,是鄉村女子非常重要的裝飾。

五、不可或缺的胸前別針和花朵

胸花、別針等新式飾物在民國時期頗受婦女們的喜愛。胸花飾物的材料很多,除了前麵談到的絹花、絨花外,珠寶製作的更受婦女們喜愛。一些外來的鑽石等中國人很少見的各類名貴寶石,都成為製作這類首飾的最佳品。

別針的使用很普遍,這種小型飾物靈活多樣,可以別插在任何需要裝飾的部位,並能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

即使是沒有任何首飾插戴的衣服,紐扣也是點睛的亮點。自唐代起,金質、銀質或嵌寶石的紐扣就是貴族服飾的組成部分。民國時期的領扣多為銀、銅質,紋飾也很多樣,有的還在紋飾上燒藍使顏色更漂亮。

六、手飾

(一)手鐲與手表

民國時期的婦女喜歡戴手鐲,其形式千變萬化,但是式樣大致可以劃分成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圓環狀鐲,這種手鐲的裝飾十分多變,在當時眾多的繪畫中,幾乎每個女子的手腕上都有各類這種鐲子,材料有玉、金、銀、銅等。另一種鐲式則是清朝那種鏈狀手鐲的延續,打開鐲時呈長條片狀,使用時用金屬扣相連即可。這種手鐲的形式很類似現代的手鏈,一般中間都嵌有各種珠寶。

由串珠組成的手串和傳統式樣的玉鐲仍倍受婦女們的喜愛。穿著素雅,手腕處再配一對玉鐲,美麗含蓄又富有涵養。

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先進又實用的腕飾手表大量的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時髦男女們所鍾愛的物品。很多婦女拋棄手鐲,隻帶手表。手表的設計者也加強了它的裝飾作用,直到現在,在各種珠寶首飾大展中都有手表這一項。

(二)戒指

隨著封建統治的瓦解,中國的不少舊觀念都相應地被淘汰,絕大多數的各類首飾製品也失去了它們原有的作用與光彩,唯獨戴結婚戒指這一古老習俗,非但沒有被淘汰,還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在近代中國,人們可以從一個人手指上戒指的位置來判斷她(他)是否結婚。這一時期的戒指有金、銀、銅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嵌寶石指環。戴婚戒的風俗,能夠在民間盛行不衰,完全是因為它有著一種美好的紀念意義,即象征著愛情、友誼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