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維定勢,具有創新意識
國外有關專家在共青團中央舉辦的培訓班上曾經做了這樣的遊戲:主講人手上有一個白色信封,裏麵可能是50元錢,也可能是一張罰款單,也可能是別的懲罰。你有三種選擇:
可以打開信封,但必須遵從信封裏的要求;
也可以不打開信封;
還可以傳給同伴,讓同伴打開。
不打開信封,就意味著一切在停滯不前。這樣盡管無風險,可是機會會悄然滑過。原地踏步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倒退。發展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我們把發展看成是現實的突破,好比那個信封,撕開它就意味著對現狀的突破。要發展就必須創新,必須對於新舊事物有所揚棄。
大多數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沿著以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會另辟新路,這叫思維定式,它是創新思維的頭腦枷鎖。
作為領導人,必須要有創新意識,時時刻刻觀察周圍環境,首先做好一個觀察者,然後做好一個沉思者,最後做一個突破者。
領導人必須樹立全方位突破理念。任何工作崗位都存在突破的可能,不管該崗位是多麼平凡。
如德國農民賣土豆時把土豆分成大中小三類,這樣賣比混著賣能賺更多的錢,但分土豆工作量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漢斯家賣土豆時從不分撿,但也能賣好價錢。奧秘何在?原來他們先把土豆裝進麻袋,然後再選顛簸不平的山路走,等到城裏時,小的落在下麵,大的在麻袋的上麵。突破的道理就這麼簡單。
領導人在棄舊圖新思維的指導下首先應該注重的是思維方式的改變。若思維成定勢,就會嚴重阻礙創新。有些政府部門或國營企業提出,不換腦筋就換人,就是這個道理。有的公司不斷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帶來新觀念、新思維,不斷創新。國外近年來還出現了“思維空間站”,其目的就是進行思維創新訓練。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創新思維是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的思想保障,是創造力發揮的基本前提,是企業競爭的製勝法寶,對企業領導人形成強勢領導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創新思維必須打破思維定勢與慣性,摒棄從眾心理,不鑽牛角尖,善於采取多向思維方法。
提起汽車工業,不能不提到亨利·福特。回顧福特公司的發展曆程和汽車工業的軌跡,不難發現,亨利·福特早期是一位思想敏銳、與時代同步前進的偉大工業家。
農民出身的亨利·福特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卻養成了勤奮好學、勤於思考的好習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深深地刺激了福特,特別是汽車的發明,更令他激動萬分。他決心親自生產並駕駛這種代步的機器,與時代同步前進。
從1888年起,亨利·福特便投身汽車工業。但是前途荊棘密布,他先後創辦的底特律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都失敗了。這兩次失敗並未嚇退福特,他又第三次創辦起了福特汽車公司。
與前兩次創業不同,這次亨利·福特更加重視對人才的使用和現代化生產方式的采用,以及管理體製的完善建立。
亨利·福特找到了詹姆斯·庫茲恩斯這位專家擔任公司的經理。詹姆斯·庫茲恩斯是位經營天才,在他的輔佐下,亨利·福特作出了三個載入史冊的決策:
首先是進行市場預測。通過市場預測,亨利認識到,隻有廉價才能多銷。當時的汽車,價格都很高,雖然利潤也很大,但無法打入工薪階層和農民家庭。亨利·福特由此出發主持製訂了車身輕、功率大而可靠、廉價的T型汽車的製造計劃。
其次,采取流水作業法。因為要廉價,必須像軍事工業生產那樣流水作業大量生產。為此,在庫茲恩斯的舉薦下,亨利·福特請來了有“機械化天才”之稱的沃爾特·弗蘭德斯和另外兩位設計師,並在1913年建成了幾經改造的裝配線——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生產線,T型汽車就由這條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而生產效率也大為提高,由過去12小時28分鍾生產一輛提高到9分鍾生產一輛的水平。
再次,建立銷售網。到1912年,已有上千家商行從事銷售福特汽車的工作。這使得剛剛誕生不久的廉價耐用的黑色T型汽車能夠衝向全世界。
此外,亨利·福特還在以他作為現代企業家的魄力和勇氣建立起富有效率的經營管理體製的同時,率先實行每日9小時工作製,使工作時間縮短了一小時,並采取了一些開明政策,諸如最低工資5美元一天,以及雇用殘疾人員和犯過罪的人。這些非但沒有產生負作用,而且激發了工人的積極性,緩和了勞資關係,使製造成本降低,銷售利潤大幅上升,更重要的是使公司安然渡過了1931年至1993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亨利·福特在福特汽車公司的革新導致了世界汽車工業的一場革命。此後,世界汽車工業飛速發展。雖然亨利·福特在其晚年也犯了固步自封、獨斷專行的錯誤,並且使福特汽車公司一度走了下坡路,被通用公司追了上來,最後亨利·福特不得不讓位於他的孫子。但是,亨利·福特在20年代和30年代所具有的創新精神和魄力是不容抹煞的。從另一個角度講,亨利·福特的被迫退位也說明了企業家保持一個與時代同步的思想的重要性。
曆史是殘酷無情的,誰不適合時代,誰就將被殘酷地淘汰出局,福特一世如此,其他所有的領導人亦是如此,固步自封的結果,就隻有落後,中國在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強的大國,唐代時就被萬夷仰止,即使在乾隆朝時期,外國也為中國的富強而驚歎。然而,到了晚清時期,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卻遭遇了落後挨打的局麵!
領導者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個傳統的打破者,隻有衝破老的思想,迎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喬治·所羅斯不僅是一個投機投資家,還是一位大慈善家。即他不光是隻為了賺錢,還會把賺來的錢及時地回饋社會。
1984年以來,他在20多個國家設立了35種基金,以支持所在國的開發和建設。
喬治·索羅斯一旦發覺自己有錯誤,決不會固執己見,將錯就錯,他會刻不容緩地完全改變自己的運作方向。對於自己的成功,這位頗具大將風範的了不起的投資家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自以為是成功的,那將會喪失使你成功的過程。一個人必須願意承認錯誤,接受痛苦。如果犯了錯誤不承認,不願意接受痛苦,甚至不再感到錯誤的痛苦,那麼你會再犯錯誤,就會失去贏的優勢。”
從喬治·索羅斯的投資生涯中,我們看到這位世界投資界的時代英雄,實際上是一位現代實用主義投資家。他用一種最適合自己氣質和誌趣的方式來投資,而且對於投資對象的價值,比對投資的時機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喬治·索羅斯作為一名現代實用主義投資家沒有什麼執著的理論,不信奉任何法規戒律,也不拘於哪一種操作模式。成長股也好,價值股也好,股票也好,債券也好,貨幣也好,期貨也好,都不過是賺錢的工具而已。
喬治·索羅斯總是在審時度勢,等待機會以求一逞。他可以說是“障礙滑雪賽”的能手。在投資日趨專業化的今天,真正的理財家和投資家當發現一種方法被人使用過很久再沒有什麼先發製人的優勢時,就會換用一種新的方法。即使使用同樣的方法,也善於掌握時機。有時跳進市場,有時跳出市場,決不固守一隅。
當成功的投資者將致富的經驗總結為某種投資方法而被人奉為圭臬時,以喬治·索羅斯為代表的現代實用主義投資家們,又隨著環境的變化,敏捷地改變了自己的投資方法和投資理念。他們總是走在市場的前麵,走在一般股民的前麵。
一般股民和大多數投資者是無法超越市場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市場。
領導者不但是一個時機的把握者,更是一個時機的創造者,緊靠市場,把握時機,能使自己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如果瞅準機會,超越市場,則會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市場上的黑馬,帶動市場運轉,成為市場的領導。但要超越市場,最基本的還是要把握時機,要積累經驗。相機跳躍,必須找一個良好的跳板,如果跳板是朽木所製,那可能飛躍不成,反遭市場吞沒。
因此作為一個創造型的領導者,要不斷推陳出新,審時度勢,果斷出擊,找準市場空白點,為人所不為,成人所不成。
領導者要敢於創新
萬物始於創造,沒有創造,整個組織就會停滯不前,死水一潭。領導者不但自己要有創造力,還要善於開發組織成員的創造力。
邁克·威爾弗利是威爾弗利家族公司的第四代首席執行主管。這是一家生產和供應采礦與化學工業使用的工業工具的國際公司。
他辦公室的一個角落裏,在一塊四英尺見方的厚塑料板上,擺放著機械工具的金屬部件。六七塊部件並排擺著,非常幹淨,就跟人們在機械車間角落裏看到的一樣。
當威爾弗利談到這些部件時說:“我們出售的產品就是由這些部件構成的。我每天都要看它們幾次。我經常問自己,我們如何進一步改善這些設備?是否可以把它們做得更小一些?是否可以用別的材料?由於我們經常看到這些部件,所以它們始終掛在我的心裏。”
直覺和靈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能力和表現形式,但卻不是惟一的。創新並不僅是從無到有地創造某個東西,更多的情況是在熟練的基礎上對原有方式與方法的改進。
人們的創新往往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這一過程表現為幾種形式,一是經過長時期的準備、積累和沉思而獲得知識,一是組織大量人力、物力,短時間的攻關和突破,再有就是長期的冥思苦想而不得結果,在不經意或思考其他問題時,突然間豁然開朗,即頓悟。後一種,即一下子使問題得到澄清的頓悟,就是所謂直覺和靈感。
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多抽時間思考,隨時隨地有創新的意識才是關鍵。所謂創新意識最重要的有下麵兩點。
首先,從不滿足於維持現狀。一旦滿足於現在的狀況,你就喪失了創新能力。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主要源泉。不論情況進展得多麼好,能幹的主管都是不會滿足的。具有創新頭腦的人是不怕變革的。他們希望變革,因為他們知道,隻有不斷革新,才能在更高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其次,觀察並仔細研究大多數人在一般情況下是怎樣做的,而自己卻換一個方式做。人有時會不自覺地跟著別人走,人家怎麼做,自己也怎麼做。要創新就不要那樣,要有新花招,與眾不同,推陳出新,超過別人。拋棄慣例,走新路子。勇於創新的領導人就是這麼脫穎而出的。
尋找更好地做事情的方法便是永不停歇地滿懷熱情地攻關,不懷偏見地隨時準備進行改革。在商業上走在別人前麵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今天表現最佳,明天要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傑出人物。我們都希望超越別人,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是我們為自己設想的前景,我們必須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奮鬥。而這個奮鬥的過程便是創新,不斷地超越傳統,超越他人,最終超越自己。那麼,如何才能具有創新能力並最終讓整個組織充滿活力呢?
一、下定決心
首先從改變態度開始。不斷提醒自己:誌在創新;不是僅僅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使思想、工作和改善的進程持續下去,也許隻是用一種不平常的方式來做一件平常的事情。不論做什麼事,都不依樣畫葫蘆,生吞活剝,重複照搬。
二、創新還需要有激情
激情能夠激發人的巨大潛力,充分調動體力和腦力,使人產生創造性的衝動,從而成為進行創造性思維和其他活動的強大動力。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者必須具有激情,這不僅可以刺激自己內在的體力和智力,使自己對目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創新衝動,而且本身又是一種感召力。沒有激情的領導,是平庸的領導。
三、支持他人
當新的思想、看法提出來時,很多人可能會持否定的態度。有創新意識的領導不會這樣做,而是為別人樹立一個榜樣。隻要是好主張都要采納,而那些差一點的主意也不會過於匆忙地拋棄。
四、具有創新意識的領導還要善於營造整個組織的創新氛圍
要想方設法創造一種組織氣氛,如保持部門間通暢的交流溝通,創造良好的合作與競爭文化,給成員一個思維空間等。讓成員在這個氣氛之下,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隻有這樣,所領導的集體才能充滿智慧與創造力。
五、堅持下去
隻要創新便會有失敗。繼續努力,不要停頓,不要失望,也不要打擊別人的積極性。頑強地堅持下去,結果會在最意想不到,也可能是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