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居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由於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以及季節氣候的差異,各地區、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居住習慣和居住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習慣,所以,中國的民居,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真個是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在這多姿多彩的背影裏,卻有一點是基本的、共同的,就是中國的民居非常講究風水,這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傳統。什麼地方能蓋房子,什麼地方不能蓋;什麼地方對主人有利,什麼地方對主人不祥;什麼地方吉,什麼地方凶,大門朝哪個方向開,都有很多方案可以選擇,但同時又有許多看不見的規則在製約。
其實,把風水學作為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過於簡單,把它奉如神明又非常可笑。同任何事情一樣,對風水和風水學,人們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風水作為一種風俗習慣也罷,作為一種學問也罷,既然能夠存在幾千年,就有它存在的理由。現在,很多人已經從地球物理、磁場幹擾、太陽光線、放射物質的射線傷害等方麵為風水學找到了物理化學等方麵的理論根據。筆者認為最簡單直接的應該是心理學方麵的根據。以住宅前方有兩條河或路相交成夾角為例,風水學認為此宅不吉。換一顆平常心,想想就明白了:每天打開門,往前方一看就是一個牛角尖。天天鑽在這個牛角尖裏,心裏能舒服嗎!心理上有了障礙做事想要順當也難。說了這麼多題外話,隻是為後麵要寫的內容作一個伏筆,因為古人在廁所建築中也非常注重風水的問題,我們隻是在介紹這方麵的曆史,而不是要宣傳提倡什麼東西。
清人張宗法在一本研究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著作《三農記》中曾專門講到農民住宅的建築問題,指出在修建廁所時應該注意以下方麵:“忌當前門、後門及屋棟柱,不可近灶、近井。出入當諱,掃治潔淨。”這裏對修建廁所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告訴人們應當忌諱避免哪些做法。表麵上看,張宗法在這裏講的是風水方麵的宜忌,實際上,如果從居家過日子的角度考慮,它首先涉及的是人們的一個心理接受能力的問題。毋庸諱言,由於廁所本身的特殊用途,它的不潔的形象、它發出的不雅的氣味,等等,使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肮髒、厭惡、會給人帶來晦氣和噩運的印象,迫使人們對它疏遠。這樣一個處所如果正對著或正擋著前門後門,一開門看到的就是廁所,一出門要經過的就是廁所,這肯定會在人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同理,梁柱都是房屋的核心構件(俗語“頂梁柱”可見一斑),讓一個廁所日日夜夜對著它們會對房主人產生什麼樣的心理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至於不可近灶近井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這不僅有個心理問題,還有個衛生問題。要吃到嘴裏的飯菜是在糞坑旁邊做出來的,有幾個人會不惡心?廁所的氣味、蒼蠅蛆蟲都會影響廚房的衛生,不能近井當然是擔心廁所滲漏,汙染水質。所以,風水學實際上是祖先千百年生活生產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但因為曆史條件的限製,他們還無法說清其中的科學原理。為了讓人們信服並照著去做,而不得不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同樣,因為沒有辦法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和對自然力量的恐懼,人們也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迷信與虛幻。因此,對風水學首要的是研究分析,取其科學,去其迷信。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失之偏頗。
風水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自然界中風和水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的學問。風是氣候環境,水是生命的源泉,這兩者對生活在農耕時代的人們性命攸關。也正因為風水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重大,所以,表現在廁所的安置問題上,就有了一些基本原則:一是要安置在房屋的次要地位,不要喧賓奪主;二是不能正對堂屋大門;三是不要處於風口上;四是不可正對後門;五是不能對著正屋的梁柱;六是要遠離鍋灶水井。如果廁所安排的位置不當,就有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廁所要是設在八卦中的“生”位,就會褻瀆衝撞吉星,那當然是大大不利。廁所破敗也會給主人帶來災難疾病。宅子前麵挖有糞池則主人會患水痘生毒瘡,甚至會因此而死——“來脈設廁痘瘡死”。說它是經驗原則,是說這是祖先在成千上萬年的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經驗總結;說它是基本原則,是說這是我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東部平原還是西部山區都奉此為圭臬。風水下的南北差異
也是因為風水,南北方對廁所與住宅的方位就有一些微妙的區別。四合院裏的廁所
北方典型的傳統民居是四合院,過去四合院中的廁所通常被安排在院子的西南角。在這個大前提下,各家會有一些小小的變通。有的人家會安排在外院的西小跨院,有的會修建在裏院的西南角——走廊拐角處的盝頂處。東、西廂房與分院矮牆或遊廊之間的耳房叫“盝頂”。“盝”的本意是盒子,可以想見盝頂的麵積之小。它可以作仆人住的下房,也可以作廁所。東邊的一問盝頂通常作廚房。以惡治惡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