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自私的方式,好好愛(5)(1 / 3)

日本女權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也這樣認為:“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她撰寫的《一個女人的老後》,是一部很有前瞻和預警性的作品,談到了女人的生老病死,也談到了貨幣通脹、社保製度,以及不婚、離婚、失婚種種情況下的“老後規劃”,值得女人們一讀。書中描述的日本社會現狀,與我們在文化、意識上有許多相通之處,但畢竟他們的社會保障機製比我們的要合理、堅實得多。所以對女人們來說,老後的挑戰,更為艱巨。

我們能做些什麼?維護保養,延緩衰老?有效理財,謹慎節蓄?選好養老機構,購置墓地?在還不算老時周遊世界、盡情戀愛,開闊眼界、提升境界?培養某種娛樂習慣以便“老有所樂”?預設某個項目以便“老有所為”?還是像作家六六說的,“一切學習,都是為老年做準備”?

都很有必要。一個自私的人必得做好這些準備,才能像讚·多吉說的那樣“在滿足與保障中老去”。但這還不是全部,還有一句“在尊嚴和祥和中辭世”。尊嚴,是我認為走到生命盡頭時最重要的東西。就算我們做好了種種保障,也未必能實現真正的尊嚴。

我在八卦的人生裏,看了太多沒尊嚴的例子,其中一例是我家族女性尊親。這位傳奇夫人,一生奮鬥在某港口城市,是外貿界風雲人物,盛年時才幹容貌俱佳,每日客商如雲絡繹不絕,也不乏裙下之臣簇擁。家中先生資質平平,脾性倒是好的,四名兒女承蒙蔭庇,也算各有小成。傳奇夫人中年患上糖尿病,晚年病情逐漸加重,最後大約有八年臥床不起,體重兩百餘斤,全無自理能力。但是,她的意識始終清晰,時時強調“少年夫妻老來伴”,叫先生不得嫌棄。先生任勞任怨,天天與輪值的子女合力搬抬她沉重肉身,一把屎一把尿地照料,後來先生在她臥床第六年的某天,毫無征兆地猝然離世。此後每天改為兩名子女共同輪值,她還叨念“久病床前無孝子”。病得形容駭人、氣味惡劣,她認為是別人故意害她。有人來看望,她談起舊事長籲短歎,無人來看望,她斥罵人都不記恩典,邊罵邊掃一眼床前孝子,滿滿的警告意味。

她過世那天,兒女對視一眼,不約而同長籲一口氣。

所以,我想說,真正的尊嚴是:放開懷抱,不要糾纏。

首先,要放開過去的一生。花容月貌、豐功偉績、濃情蜜意……時光的琥珀已經封存了它們,就不要再沒完沒了地翻出來,打碎弄髒。

其次,要放開一切關係。親密盟友也會老死,子女另有他們的人生,至於一生中路過的人,曾經交集,就已盡到緣分。

最後,放開對老、對死的一切執念。看一切變得醜陋笨拙,一切漸漸脫離控製,不必驚懼,接受就好,越是掙紮抵抗,姿勢越是難看。

一切放開之後,就不會無謂糾纏,不會強拉硬扯一個已經散逸的小宇宙,勉強尷尬運轉。

一個人靜靜的,可能相當寂寞,但別擔心,不會太久的。你會成就泰戈爾所說的“秋葉之靜美”,以尊嚴的姿態。

宜對我說過一些話,我打算稍微包裝一下,也對我的女兒這樣說:

愛是陪伴,但陪伴中請讓我保持體麵,你也保持愉快。

我會盡量做好經濟儲備、將事務安排妥當,若仍有不足,你能幫就幫,不能幫也不必勉強。

我若病痛癱瘓臥床,請勿親自照料,能來看望,說說八卦就好。

我讚同安樂死。

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規律和我自己喜歡的方式發生,與你無關。你永遠不必遺憾愧疚,我也將一直愛你。

當然,這隻是我們的意見。

以上是關於小宇宙的親緣層麵,退後一步的愛。在這個篇章裏,其實我一直在想人們最常犯的那個心理錯誤——反黃金法則。黃金法則是說:“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我就怎麼對待別人。”但我們喜歡反過來:“我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要怎麼對待我。”所以,當我們認為自己在親緣關係中(盟友關係中也一樣)付出了無私的愛、甘願放棄自己的幸福換取所愛的人幸福時,其實我們也在期待同樣無私的回報。這對我們愛的人非常不公平。我們對彼此投入太多、期待太多、參與太多、進入太多,以致愛變成了綁架。

所以,還是自私一點吧,退後一步,先去完成自己。

世上所有相愛的人之間,幸福是彼此契合的楔子和榫子。你幸福了,和你有關的一切也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