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產物。人們對人權的要求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水平上,人們對人權要求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中美兩國由於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對人權的看法和要求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不可避免地在人權問題上產生摩擦和鬥爭。
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1894 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就已經躍居世界首位。從那時起,美國就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國已經成為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
美國在20 世紀50 年代初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近50年來,又以科學技術和高效率管理的優勢,邁向農業現代化的更高階段。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5%,卻生產了世界全部食物的約20%。農業商品化程度很高,產品幾乎全部投入市場,其中13 以上供出口。隨著工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目前僅占2%。
美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係。二戰後,一係列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計算機、石油化工、原子能、宇航等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美國的交通運輸業高度發展,鐵路、公路、內河航運、航空運輸以及管道運輸都很發達,實現了交通運輸的現代化,運量和設備數量除商船隊外,都占世界首位。
目前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排在世界的前列。根據世界銀行1999 年9 月15 日公布的世界發展報告,1998 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77830 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 萬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在美國前麵的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均為小國)。現在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8 萬多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4 強。美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城鎮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基本上不存在絕對貧困化的問題。在美國,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足1 。96 萬美元的被劃到貧困線以下。目前美國在貧困線以下的約有4000 萬人,約占美國人口的1 6.由於美國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製度,美國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給予基本的生活救濟。因此,對於美國人來說,生存權基本上不是一個問題。
而中國的情況就不同了。
中國近代的經濟十分落後。新中國成立後,雖然經過50 多年特別是近20 多年的發展,生產力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根據世界銀行1999 年9 月15 日公布的世界發展報告,1998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0550 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但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6 倍。如果按人口平均計算,中國約800 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 40.中國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簡直無法同美國相比。直到1999 年9 月,全國各地按照生活必需品費用和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製定和公布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月在70~250 元之間。中國還有4000 多萬人的溫飽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若按國際貧困線標準,中國農村仍有1.2 億貧困人口。也就是說,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口還不能享有《世界人權宣言》所說的“免於匱乏的自由”。
由於中美兩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中美在人權問題上的看法總是大相徑庭。中國認為,由於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不高,經濟不發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處於世界後列,繼續解決一部分人的溫飽問題,提高全體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實使人民群眾享有“免於匱乏的自由”不能不說是中國政府麵臨的頭等重要的大事。因此,中國必須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把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優先的位置。而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後工業化國家,在美國,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問題可以說早已解決,他們所麵臨的主要問題是貧富不均的問題。因此,現時的美國談的是後工業社會的人權問題,根本不把生存權和發展權看做是基本的人權。美國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在國際人權活動中,總是按照後工業社會的人權標準來要求廣大發展中國家,總是指責中國用生存權和發展權問題來掩蓋對人權的“侵犯”。他們攻擊中國隻重視經濟建設,不重視民主建設,隻搞經濟改革,不搞政治改革,限製公民的政治自由。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中國的個人自由以及民主選舉等,隻要中國在這方麵沒有大的舉措,他們就進行攻擊。他們強調公民的政治權利,極力支持中國出現的反政府活動。美國有人主張,“美國政府必須在中國政府違反國際公認的保護基本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的準則時堅定地站出來說話。”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