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中美人權鬥爭的曆史背景(2 / 3)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宣布中立,但同時向協約國方麵提供貸款和物資。1917 年初,德國宣布無限製潛艇戰,4 月,美國對德宣戰。美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其影響進一步擴大,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保持中立,但在1941 年通過《租借法案》,對英國提供軍事援助。同年12 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顯示了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二戰後,美國勢力不斷向外擴張。馬歇爾計劃使美國左右西歐的經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美國進一步控製了西歐。為了控製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地區,美國還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侵略越南的戰爭。幾乎在世界所有的地方,美國都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

總而言之,美國的近現代曆史是一部不斷向外侵略擴張的曆史。這種曆史使美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心態。這種心態在同中國的交往中,在國際人權活動中充分暴露出來。

二、近代中國受屈辱的曆史

與美國的對外侵略擴張的近代曆史相反,中國的近代曆史是一部受侵略、受奴役、受屈辱的曆史,是中國人民的人權遭受嚴重踐踏的曆史。

———1840~1842 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2年8 月,英國迫使清朝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不得不向英國割地、賠款、開放五處通商口岸,承認英國在中國的特權。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受到嚴重的侵害。從此,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社會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3 年7 月和10 月,英國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又在中國取得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片麵最惠國待遇以及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等特權。

———1844 年7 月,美國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即《中美五口貿易章程》),美國在中國取得了享受協定關稅、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片麵最惠國待遇等特權。除此之外,美國還強迫中國接受美國人在通商口岸自行租地建屋,設立醫院、教堂,自由傳教等。中美《望廈條約》是比中英《南京條約》更細致更完備的不平等條約,美國據此獲得了比英國更多的特權。

———1844 年10 月,法國也迫使清政府簽訂《黃埔條約》即《中法五口貿易章程》,取得了與美國在中國相當的特權。條約簽訂後,法國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對天主教的禁令。

———1845 年11 月,英國第一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脅迫清蘇鬆太道宮慕久簽訂《上海租地章程》,為西方列強在中國強占“租界”開了先例。

———1854 年7 月,英、法、美三國駐上海領事趁上海小刀會起義之機擅改原訂的《上海租地章程》,擬出《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並予公布,該《章程》規定租界內設置巡捕、征稅,並成立工部局。這個章程嚴重地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的行政和法律製度之外的“國中之國”。1885 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人內”的牌子,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在太平天國革命時期,西方列強為了擴大侵華權益,趁機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 年5 月,英法艦隊在俄國和美國的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6 月,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俄國還逼迫中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割去我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 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1860 年9 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大肆燒殺搶掠,並焚毀了建築宏麗、藏有大批文物珍寶的圓明園。清政府被迫於10月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條約規定增開通商口岸,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給英國,並給英法巨額賠款。此時的俄國又肆意訛詐,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我國烏蘇裏江以東40 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並為進一步掠奪中國西部領土製造條約根據。1864 年,俄國據此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占了中國西北邊疆44 萬多平方公裏的領土。這些不平等條約不僅使中國的大片領土淪喪,而且進一步擴大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特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1876 年9 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煙台條約》,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特權,加深了中國西南邊疆的危機。

———1884~1885 年,法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關於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從此,法國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的雲南和廣西。

———1894 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機。中日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加快了瓜分中國的步伐。

———1900 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聯軍,大舉進犯中國,並於8 月攻陷北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無惡不作,他們不僅搗毀中國建築,掠奪中國財物,而且殘殺中國人民。據記載,5 萬多人的塘沽鎮被變成空無一人的廢墟,擁有100 萬人口的天津在燒殺之後僅存10 萬人,進入北京後,侵略者殺人不計其數,僅莊王府一處就殺死1700 多人。在列強的武力威脅下,清政府被迫於1901 年9 月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簽訂《辛醜條約》。這個條約從經濟、政治、軍事各個方麵都擴大和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條約除規定中國賠償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外,還擴大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命運完全操縱在西方列強的手中。

———1904~1905 年,日本和沙皇俄國為重新分割中國東北和朝鮮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戰爭主要在中國東北境內和朝鮮進行,使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蒙受重大損失。美國在斡旋中,壓迫清政府將俄國在旅順、大連的特權轉讓給日本,損害中國的利益。1905 年9 月10 日,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給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的電報中說:“和平條約把俄國在旅順口和大連的權利轉讓給日本人。依我判斷,中國按照禮節不能懷疑這次轉讓的效力或者不願承認俄國人過去行使的所有權利都轉讓給日本人。如果中國對爭議中的轉讓製造麻煩,你要在適當時候向中國政府強烈地聲明這一點。”① 這個電報使人看清了美國以強淩弱的醜惡嘴臉,充分暴露了美國所謂主持正義的虛偽性。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國東北的支配地位,並準備進一步侵略中國。

———1919 年,西方列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上置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於不顧,強迫中國將德國在中國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事變,侵占沈陽,接著分兵侵占吉林、黑龍江等省,至1932 年2 月,占領中國東北全境。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蘆溝橋事變”,開始對中國發動全麵的侵略戰爭。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奸淫,無惡不作。在這場曆時8 年的戰爭中,中國有2100 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 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 年12月13 日後的6 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 萬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大肆迫害和虐殺中國勞工,僅東北地區就有不下200 萬勞工被折磨致死。華工被迫害致死後,被扔進山溝或亂石坑。現已發現的這種“萬人坑”就有80 多處,埋有勞工屍骨70 多萬具。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中國有930 餘座城市被占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 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