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2)(2 / 2)

有時候追尋真相的過程,就是威迫或誘導對方撒謊的過程。反過來說,撒謊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我不是鼓勵大家撒謊,我是在討論人生。因為對每個人來說,不是該不該撒謊的問題,而是會不會撒謊的問題。(微博)

相信什麼可能得到什麼,不相信什麼可能得不到什麼。不管你相信還是不相信,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總不會來。如果撒謊者說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話,那麼他說的這句話算不算真話?(微博)

生活中,人人可以裝,人人可以演,但你倒是裝得像一點,演得好一點呀,否則,不如本色出演。(微博)

一切表麵看來為了別人的德行或善行,實際上隻是為了樹立自己優秀的形象或免受別人的詆毀與譴責,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利己主義的偽裝或為了名譽而對利益的有限犧牲。我們總是按照對自己有利的原則希望別人是怎麼樣的人,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應該知道人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包括我們自己。(微博)

官話是中國語言文學的精粹,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同樣一個意思的話,用什麼方式來說,在什麼場合什麼語境說,那是大有學問的,其分寸是需要功力與技巧才好拿捏的。在一個官民矛盾普遍化尖銳化的語境中,萬一說錯了話,完全可能討好了老百姓而得罪了領導,也完全可能既得罪了領導又得罪了老百姓,老鼠落進風箱裏兩頭不討好。(《皂香·下》)

有些人最大的個人魅力是他的口才——有一副好口才,條理清晰、語言幽默、旁征博引。誰都知道有些場合不能講真話,可你要是盡講假話、套話、空話,那也不行,別人會說你既不真誠也沒水平。可是,要把假話、套話、空話說得疑似真話、疑似有個性、疑似充滿哲理與激情,那也不容易。(《皂香·上》)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與真實的人打交道,而是在與兩種人打交道:一是被對方偽裝與自我美化過的人;二是被自己想象與誇張變形過的人。這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戲劇性……(微博)

人是一種浮誇的動物,總是喜歡放大自己的感受,如放大幸福與痛苦,這樣做的結果是,前者容易導致樂極生悲,後者容易使人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微博)

把假話講得像真的與把真話講得像假的,都需要很高的修養。當一個人能把假話講得像真的,同時能把真話講得像假的,他便具有了一種極高的境界。(微博)

一生中總是免不了要大量地撒謊,從小孩子時就開始了,撒謊是趨利避害的一種動物本能,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普通謊言早已習以為常。但在公共領域、社會交往中,謊言導致誠信危機,傷害的除了聽信謊言的人還有撒謊的人,因為它將直接增加人際交往成本。(微博)

謊言有兩種,一種是徹頭徹尾的謊言,通篇隻有撒謊者的勇氣,沒有一句真話,這種謊言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一戳就破;一種是真假參半的謊言,以枝蔓之真掩飾實質內容之假,即使遭到質疑,也可以把對方引到對自己有利的所謂真憑實據上去。(微博)

一件事,你要刻意隱瞞、生怕別人知道,那叫秘密;你要是自個兒到處張揚,那就不叫秘密,叫閑事。擁有秘密越高級、越多,可以用來交換的資本也就越充足。人們對一件事一個人越關注,證明這件事這個人越有隱情越有隱私。當一件事一個人沒有秘密隱情隱私可言,人們將遲早失去對它的興趣。(微博)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自我欺騙是一種好辦法,但被欺騙卻會讓人很受傷乃至暴跳如雷。宗教是自我欺騙與欺騙的完美結合,它的最高境界是讓死亡成為一種美麗的解脫與新生。(微博)

表麵上無序的生活仍然有著內在的邏輯,不要問枝繁葉茂與盤根錯節哪個更真實,它不過是一棵樹地上地下的兩種狀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