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送禮送的是舒心(1 / 2)

投其所好是美德

張仲平和唐雯一直在討論該給趙老師送什麼東西。唐雯說:“不知道趙老師抽不抽煙,要不然送兩條好煙?”張仲平說:“煙呀酒呀就算了,有點俗。送的東西還是要有點意義,比如說皮帶、領帶或者錢包什麼的。”但張仲平很快又自我否定了,因為這些東西太私人化了,好像是情人之間送的東西。唐雯說:“有人給你送過這些東西沒有?”張仲平說:“沒有。我哪有情人?好啦,算我用詞不當,情人改成愛人,可以了吧?外人不宜送這些東西,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的品位。”唐雯說:“要不別費那個腦筋了,反正禮多人不怪,隻要送的東西夠幾百上千的就行了。”張仲平說:“那可不行。給別人送禮,特別要考慮的就是別人的喜歡和需要。要是不喜歡,錢等於白花了。如果你送的東西,正好是他想買又舍不得自己花錢買的就最好了。收禮的人那份心情真正是花錢買不到的,你再求他辦事就容易了。所以送禮就是送心情。否則,你到商場隨便抱一大堆東西往人家家裏去,錢花了,別人不一定領你的情。”

唐雯說:“可惜我們對趙老師也不怎麼了解。要不然,幹脆給他打個紅包?他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讓他自己去買。”張仲平連忙搖頭說:“不妥不妥,又不是逢年過節,學生家長平白無故地給老師打什麼紅包?趙老師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最敏感了,這樣做會讓他覺得受了汙辱,人家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先生。再說了,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趙老師的真實想法,他萬一為了圖表現,將紅包往校長那兒一交,我們和小雨豈不是要被他搞得無地自容?那會兒一點退路也沒有,你說呢?”唐雯說:“送個禮不會這麼複雜吧?”張仲平說:“你一直在學校待著,跟社會上的人打交道不是很多,你是不知道,送禮的事學問可大了。其實像你搞經濟學的,可以跟社會學交叉,說不定真能出成果。除了前麵講的,還可以舉些例子,比如說,花同樣多的錢,送的禮不一樣,效果完全不一樣。在一個不太昂貴的禮物類別裏挑選頂尖價格的禮物,和在比較昂貴的禮物類別裏挑選比較便宜的,對於接受禮物的人來說,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這裏麵是不是有學問?學問大了。”唐雯說:“你做生意整天就琢磨這個?真是難為你了。”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給趙老師送一個MP3。趙老師年輕,應該會喜歡時尚的電子產品。MP3是現在的年輕人中間除了手機以外最時尚的玩意兒,還不像數碼相機那樣正規。張仲平親自跑到電腦城挑了一款韓國產品,年輕人哈日、哈韓的挺多,有些人就對電子產品迷戀上癮。那款MP3很小巧,在款式上偏向中性。張仲平是這樣想的,如果趙老師喜歡,可以自用,如果不喜歡也沒有關係,還可以轉送給別人。小雨不是說他正在追求被她們氣走的那個外語老師嗎?正好送給她。上次開家長會張仲平見過她,很洋氣,應該是一個很活潑很開朗的女孩子,在穿著打扮上屬於吊起掛起、叮叮當當的嘻哈族。如果趙老師將MP3送給她,她應該會喜歡。

(《青瓷》)

段子

古今中外的交際來往,都離不開送禮這個內容。人情往來的手信,並不是非貴重的禮品禮物不可,往往突出當地的傳統人文價值,講究攜帶方便、輕巧,具有當地特色,又能討得親人朋友的歡心。手信不在於貴,而在於心,一份情意,一份真誠,一份心意,代表對親人朋友的祝福,表達對親人朋友的關心。(《中國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