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巫水故事,第二章踐約相親(2 / 3)

利濟門故樓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清代著名詩人張文蔚曾賦詩讚曰:

登臨江樓清代.張文蔚

孤城何處好盤桓,雅愛江樓壯大觀。

山色送青來曲牖,水光浮綠上危欄。

清風入座留應久,白曰銜山興未殘。

恰得南湖明月照,癡心也當嶽陽看。

如今的利濟門故樓早修繕一新,飛簷翹角,雕龍畫鳳,氣勢恢弘,巍然屹立於巫水江邊,默默見證著許許多多的巫水故事,本故事即就是從巫水源頭的攔牛鄉的親愛村說起。

第二章踐約相親

據說距離縣城儒林鎮三十三公裏的東北方向,相傳遠古時候從天上走下來一頭神牛,當即被此地山青水秀,草地肥沃,森林茂盛,民風淳樸,所吸引而致流連忘返,故此地被後人稱之為攔牛寨。又因當地雷姓人居多,也稱此地為雷家寨子。

且說寨子裏有位姑娘叫雷梅妹,年方二十四歲,高中畢業後跟老媽在自家屋裏開歺館。本地有農曆逢九趕墟場的天時,離墟場近應算得上地利,母女倆殷勤待客就是人和了。早有人這樣評論說道:“梅妹是十村八寨一支花,站在那兒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她們家的生意不紅火才怪呢?!”

在鄉村二十幾歲的大姑娘還待宇閨閣可謂鳳毛鱗角,其實近幾年前來雷家說媒相親的簡直踏破門檻。父母親挑明婚姻大事自已主張,看上了叫化子跟著去揹口袋便是。可梅妹挑來選去沒一個中意,內心尋思恐怕還是應了算八字先生所說:“婚姻還未動,但是很快了!”這句批注箴言。

老媽催促她早定盤子,遭到她一頓埋怨說道:“娘老子,你就巴不得我早日嫁出去,怕我呷了你的飯?我幫你做事來著,不用耽心我嫁不出去,我也不要你打發什麼嫁妝,隻是不想把自已輕易就打發了,要嫁就要找個滿意的郎君!放心吧!我命中的白馬王子很快就會到來的?”

也許真的有姻緣前生定,月老牽紅線之說,前天同寨子的堂嬸楊大妹串門,偶然說起她娘家侄兒如何如何,梅妹娘倆二話沒說,便點頭約定叫那男的三天後墟場日那天來相親。

再說楊大妹的侄兒叫作楊延昭,與宋代楊家將那個接印信掛帥鎮守三關的楊六郎同姓同名。他今年二十七歲,高中畢業後到武警部隊當了六年兵,退伍回來快一年了,在家幫助父親種田、種西紅柿、承包兩口山塘養魚,裏裏外外忙著脫貧致富。姑媽回娘家跟兄嫂一說,兄嫂當然求之不得,連聲應允,並囑咐兒子按約定時間去相親。因為家中貧寒,母親又患類風濕行動不便,眼見兒子快三十歲了還在打單身,父母親既著急也無奈何,現今還有姑娘肯來住木皮屋,一進門便要招拂患病的婆母麼?延昭本來想先立業再成家,起碼也要脫貧致富再考慮個人問題。但見姑媽熱心搭橋,父母又開了口,他素來孝順不敢忤逆,口裏答應:“好我一定前去”!但關係自已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內心想著去看一看,見識一番,成不成視情況自有主見,總不能啞巴跛子也娶進門吧!

這天是二00七年一月七日,農曆十一月十九日。延昭上午十點來到雷家寨裏姑媽家裏。姑媽不厭其煩地給侄兒講解相親的禮節,先是要他去啇店買了一袋紅色紙包裝奶糖,一袋紅富士蘋果。說是當地風俗凡相親送出的糖果,女方如收下未退表示有戲在後頭,下一步是擇日送開口菜了,再下一步是看好日子,送彩禮辦結婚酒了。送了開口菜,男女雙方與對方長輩改成爸媽稱呼,表示可以名正言順地來往了。

延昭聽後口裏不由說道:“喲嗬,咯裏複雜的?不是姑媽說起,哪裏曉得啊!”

姑媽嘴巴一扁教訓侄兒說道:“咯裏複雜?這還是簡單的喲!別人家裏養咯大個閨女容易麼?!”

攔牛東南西三麵環山,東南麵交界清源鄉和廣西資源縣的車田鄉、瓢裏鄉。北麵丘陵起伏,一條公路經過辛寨、水源、會龍通住新寧縣黃金鄉。唯獨中間得天獨厚一塊盆地,雖則不怎麼大,但也有良田六百幾十畝,人口卻隻有五百幾十個,可算得上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寨內房屋鱗次櫛比,依穿寨而過的巫水河一幢挨一幢。河中小橋交錯,形成由小橋串連的兩條各三百零八米長的半邊街,街道是青石板鋪就,寬度大釣三米,河邊砌了石礅圍欄。這裏既有江南水鄉般的風光,又有苗鄉山寨吊腳樓,真可謂風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