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13)(3 / 3)

[功效]補腎健脾,益氣生精。用於本病證屬脾腎兩虛者。

[服法]1劑/d,空腹當早餐服用。

17.扁豆洗心粥:

[原料]黨參25g,陳皮20g,茯神20g,法半夏15g,神曲20g,石菖蒲15g,生扁豆60g。

[製法]前藥先煎取汁2次,合而放入生扁豆充分浸泡,以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健脾化濁,豁痰開竅。用於本病證屬痰濁蒙竅者。

[服法]1劑/d,晨起當早餐服用。

18.山甲山楂餅:

[原料]穿山甲珠10g,幹熟山楂50g,麝香1g,蜂蜜少許。

[製法]穿山甲珠、山楂同時焙幹研末,與麝香末混勻,入蜂蜜調製成10個小餅。

[功效]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用於本病證屬瘀血內阻者。

[服法]每次1個餅,2次/d,連服10日為1個療程。

19.女貞子桑椹飲:

[原料]女貞子、墨旱蓮各12g,桑椹15g,製何首烏20g。

[製法]將女貞子、墨旱蓮、桑椹、製何首烏洗淨入鍋,加適量水煎煮2次,合並濾汁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上、下午分服。

20.核桃仁山楂茶:

[原料]核桃仁150g,山楂50g,白砂糖30g。

[製法]將核桃仁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洗淨,放入研缽或石磨內,加入少許清水,將其研磨成茸漿,裝入容器中再加適量的清水稀釋調勻待用。山楂用水衝洗幹淨、拍破,裝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在中火上煎熬3次,20min/次,過濾取汁,用小火濃縮至約1000mL。淨鍋置於火上,倒入山楂汁,加入白糖攪拌,待溶化後,再緩緩地倒入核桃仁漿,邊倒邊攪均勻,燒至微沸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150~200mL/次,2~3次/d,當茶慢慢飲服。

21.二子延年茶:

[原料]枸杞子、五味子各6g。

[製法]將枸杞子、五味子搗爛,放入茶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燜15分鍾。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2劑/d,一般可衝泡3~5次。

22.冬蟲夏草茶:

[原料]冬蟲夏草2g。

[製法]將冬蟲夏草放入保溫杯中,加入沸水衝泡,加蓋燜30分鍾。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1劑/d,當茶頻頻飲用,一般可衝泡3~5次,再嚼食冬蟲夏草。

23.首烏杜仲茶:

[原料]何首烏、杜仲各250g,夏枯草150g,綠茶10g。

[製法]將杜仲放入鹽水中泡透,取出,置於鍋內,用小火炒至微焦,涼透。何首烏用黑豆煮蒸熟透,曬幹,然後分別將杜仲、何首烏、夏枯草製成粗末,與綠茶一道和勻,用濾紙袋分裝,20g/袋,備用。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1~2劑/d,一般可衝泡3~5次。飲服時每次取首烏杜仲茶1袋,放入茶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燜20分鍾即成。

24.五子健腦茶:

[原料]沙苑子、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貞子各200g,熟地黃、山茱萸各100g,神曲50g。

[製法]先將熟地黃、山茱萸放入鍋中,加水2000mL浸泡1小時,煮沸後改小火煎煮40分鍾,濾出藥汁;加水1500mL,煮沸後改小火煮40分鍾,濾出藥汁;如此再煎1次,濾出藥汁;合並3次藥汁,加入神曲粉攪勻,大火煎取濃膏。將原料中的“五子”焙幹,搗成碎末,加入藥汁濃膏,攪拌搓揉均勻,捏成團,以觸之能散為度,用模具或壓塊機製成小方塊,低溫幹燥,使含水量降至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血管性癡呆。

[服法]每次取茶塊20g,放入茶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燜10分鍾即成,1~2劑/d。

25.健腦油茶:

[原料]牛骨髓250g,黑芝麻、核桃仁各150g,麵粉150g,精鹽或糖適量。

[製法]將牛骨髓、黑芝麻、麵粉分別炒熟,黑芝麻、核桃仁搗碎;混合拌勻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補髓健腦。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30g/次,衝入滾開水,按個人口味加精鹽或糖調味,即可飲用。2次/d。

26.核桃仁粥:

[原料]核桃仁50g,粳米100g。

[製法]將核桃仁研末,與淘淨的粳米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先以大火燒沸,改以小火煨燉至稠粥。

[功效]補腎填髓,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上、下午分服。

27.黑芝麻糊:

[原料]黑芝麻500g,白糖250g。

[製法]將黑芝麻揀淨後入鍋,微火炒熟,趁熱研成細粉,加入白糖攪勻,瓶裝備用。

[功效]補腎填髓,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40g/次,加少量開水,調成糊狀,嚼食,2次/d。

28.四仁益腦糕:

[原料]核桃仁15g,鬆子仁10g,酸棗仁10g,柏子仁15g,糯米粉50g,粳米粉50g。

[製法]將核桃仁、鬆子仁、酸棗仁、柏子仁同研為細粉,與糯米粉、粳米粉同入盆中,加適量水,揉合成8個粉團,用模具壓成方糕,置籠屜中蒸熟即成。

[功效]補肝填髓,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每次4塊,趁熱吃下,2次/d。

29.牛骨髓炒麵:

[原料]牛骨髓50g,大麥麵500g。

[製法]將牛骨髓與大麥麵同入鐵鍋中,用小火炒至蛋黃色,待大麥麵炒熟,聞到香味後停火,取出涼後,裝罐備用。

[功效]補肝填髓,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50g/次,用沸水調服,2次/d。

30.首烏杜仲粥:

[原料]何首烏15g,杜仲15g,粳米60g。

[製法]先煮何首烏、杜仲,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早、晚分食。

31.益腎補腦粥:

[原料]芝麻、枸杞子各20g,核桃仁、葡萄幹各15g,蜂蜜20g,粳米60g。

[製法]將芝麻、枸杞子、核桃仁、葡萄幹洗淨,與淘洗幹淨的粳米同入鍋中,大火煮沸,改小火煮成稠粥,待粥轉溫後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早、晚分食。

32.鹿角粥:

[原料]鹿角膠、枸杞子各20g,粳米60g。

[製法]先煮粳米和枸杞子為粥後,加入鹿角膠,使其溶化,再煮兩三沸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益髓健腦。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早、晚分食。

33.靈芝銀耳羹:

[原料]靈芝10g,銀耳10g,冰糖15g。

[製法]銀耳用溫水泡發後置鍋內,加適量水,放入洗淨的靈芝,小火燉2~3小時至銀耳湯稠,撈出靈芝,調入冰糖汁,即可服用。

[功效]滋補肝腎,安神益陰,健腦益智。用於肝腎不足、髓海空虛型老年性癡呆。

[服法]上、下午分食。

第十節紅斑性肢痛

紅斑性肢痛係以肢體遠端陣發性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增高、潮紅或腫脹,伴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為特征的肢端血管病。多發生在雙足,好發於15~40歲青壯年,男性多見。本病發病原因迄今尚不完全明確,營養不良及溫熱條件均可誘發。可能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引起末梢血管運動功能失調,發生肢端小動脈極度擴張之故。或與寒冷導致毛細血管舒縮協調功能障礙有關。

有研究指出:紅斑性肢痛是由於脊髓網狀結構的一定節段與相應的交感神經節細胞同時遭受損傷,周圍血管的神經支配裝置和代謝過程障礙所致。由於肢端微血管對溫熱反應增強,毛細血管內壓增高,管腔明顯擴張,熱度增高,皮膚潮紅,脈搏增強。血管內張力增高,可以壓迫或刺激鄰近神經末梢而產生灼痛。

本病中醫診斷為“血痹”,此外,根據其發病部位和肢端痛、熱、紅3個主要特征,亦可歸屬於“熱痹”、“脈痹”等範疇。多因風寒濕邪侵及血脈,或因情誌刺激,使絡脈攣急不和,營血不從。是以陣發性肢體皮膚發熱、腫脹、紫暗或潮紅、劇烈燒灼樣疼痛,或見紅斑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風熱痹阻證:

[主症]起病較急,局部肌膚紅腫疼痛,灼熱感明顯,觸之發熱,皮膚潮紅,或見紅斑,伴惡風,患肢多汗,口渴,唇幹、舌紅苔黃,脈數。相當於紅斑性肢痛急性發作類型。

[治法]清熱疏風,宣通氣血。

[處方]白虎加桂枝湯合四物湯:石膏40g,知母20g,甘草10g,粳米15g,桂枝10g,生地黃20g,赤芍15g,當歸12g,川芎10g。

加減:局部熱甚者加忍冬藤、桑枝、黃柏、虎杖。疼痛難忍者加白芷、延胡索、製沒藥、三七粉等。

(2)瘀熱內蘊證:

[主症]病變屢次多發緩解,局部皮膚燒灼熱極,遇冷則輕,痛如刀割,部位固定不移,痛處拒按,皮膚紅腫脹,一般晝輕夜重,肌膚幹燥無光澤,口幹不欲飲,舌質晦暗,或有瘀斑,舌苔薄黃或薄白,脈沉澀或弦數。

[治法]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處方]桃紅四物湯合清熱地黃湯:桃仁10g,紅花10g,生地黃30g,當歸12g,白芍20g,川芎10g,水牛角30g,丹皮15g。

加減:熱重不退者加玄參、梔子、羚羊角粉或西黃丸,加強清熱之力。疼痛難忍者加炮山甲、川牛膝、豨薟草、製乳香等。

(3)熱毒熏蒸證:

[主症]局部赤腫灼熱,疼痛劇烈,痛不可觸,得冷則舒,病變處有波動感,或皮膚與指甲變厚或皮膚壞死,嚴重時可致殘,舌紅或紅絳,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絡。

[處方]四妙勇安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玄參30g,當歸15g,金銀花10g,甘草10g,黃連6g,黃芩12g,黃柏10g,梔子10g。

加減:若久病體虛,元氣虛弱,氣血兩虛,局部痛處皮膚幹燥變厚,或皮膚壞死,久不愈合者,加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等以扶正,全身調治,加服十全大補丸、人參養榮丸等,並做好局部清創處理,加速愈合。

2.單方驗方:

(1)黃柏9g,忍冬藤30g,防己15g,丹皮12g,水煎服。

(2)生地黃25g,絲瓜20g,地骨皮20g,白芷15g,水煎服。

(3)虎杖20g,路路通15g,金銀花30g,牛膝15g,水煎服。

(4)黃芪20g,當歸12g,川芎10g,地龍15g,牡丹皮12g,甘草10g,水煎服。用於緩解期。

(5)獨活12g,桑枝30g,當歸15g,防己12g,蠶沙12g,牛膝12g,秦艽10g,地龍12g,水煎服。

(6)芒硝50g,寒水石30g,煎水,待冷後外洗局部。

(7)桑枝50g,忍冬藤40g,黃柏20g,蘇木30g,煎水,待涼後外洗局部。

3.中成藥:

(1)牛黃醒消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每次1丸,口服,2次/d。

(2)銀翹解毒丸:用於風熱熾盛,疼痛較甚。1丸/d,口服,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