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穿刺點護理:放液及測壓完後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消毒後覆蓋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3)術後:①去枕平臥4~6h,不可抬高頭部(可適當轉動身體),以防穿刺後反應,如頭痛、惡心、嘔吐、眩暈等發生。24h內勿下床活動,並多飲水。②顱內高壓者不宜多飲水,嚴格臥床,密切觀察意識,注意生命體征變化。及早發現腦疝前驅症狀,如意識障礙,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呼吸加血壓上升、體溫升高等,及時處理。
4)病情觀察:觀察患者有無頭痛、腰背痛,有無腦疝及感染等穿刺後並發症。穿刺後頭痛最常見,多發生在穿刺後1~7d,可能為腦脊液量放出較多等致顱內壓降低,應給予多飲水或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並延長臥床休息時間;保持穿刺部位的紗布幹燥,觀察有無滲液、滲血。
5.評價
(1)患者了解腰椎穿刺術的目的,能夠配合。
(2)操作方法正確,患者症狀減輕,感覺舒適。
實訓二頭顱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
頭顱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是利用各種組織對X線的不同吸收係數,通過電子計算機處理,顯示不同平麵的腦實質、腦室和腦池形態圖像。X線吸收高於腦實質顯示白的高密度影,如鈣化和出血等;X線吸收低於腦實質顯示灰黑色低密度影,如壞死、水腫、囊腫及膿腫等。
1.目的
CT是無創性檢查,簡便、快速,可較確切地顯示腦組織及病變的影像。
2.評估
(1)患者對CT檢查的認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對CT檢查的目的、過程、檢查中有關注意事項的了解程度。
3.計劃
(1)患者準備:向患者介紹有關檢查知識,耐心解釋和告知檢查過程,取得患者合作。對於兒童及躁動不安的患者,檢查前應酌情給予鎮靜劑,以防患者因活動而產生偽影,使CT圖像難於診斷;特殊準備,在檢查中需用碘劑加強顯像者,在檢查前做好碘過敏試驗。重危病患者去CT室檢查,需有專人護送。
(2)用物準備:碘劑,必要時準備鎮靜劑。
(3)環境準備:病室清潔、安全、舒適。
4.實施
(1)CT檢查的操作步驟(略)。
(2)注意事項:應對患者耐心解釋CT檢查的目的、過程、檢查中的配合情況。
5.評價
(1)患者了解CT檢查的目的,能夠配合。
(2)操作方法正確,患者症狀減輕,感覺舒適。
實訓三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體內氫離子在主磁場和射頻場中被激發產生的共振信號經計算機放大、圖像處理和重建後得到磁共振影像,是一種新的生物磁學核自旋、無創性顯示人體內結構的影像學技術,可清晰地觀察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對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1.目的
MRI是無創性檢查,簡便、快速,可較確切地顯示腦組織及病變的影像。
2.評估
(1)患者對MRI檢查的認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對MRI檢查的目的、過程、檢查中有關注意事項的了解程度。
3.計劃
(1)患者準備:
1)向患者介紹有關檢查知識,告知患者檢查是在一個幾乎密閉的環境中進行的,震動、聲響很大,且檢查時間較長,被檢查者必須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任何輕微的移動都會造成MRI圖像上的偽影,應鼓勵患者全身放鬆、平靜呼吸,以保證圖像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