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川的青春夢想”,《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訪談以此為題采訪銀川市市委書記王正偉。
《21世紀經濟報道》,這份自稱中國商業報紙的領導者,以觸角靈敏信息快捷,見地特別而精準尤其受到經濟界人士的青睞。它的目光多掃向經濟發達地區和新經濟前沿,堪與《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翹楚當今中國經濟類報紙的專業報紙,對西部接觸不是很多,寧夏更是少有報道,這也說明寧夏能打動它的地方的確不多。說起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內陸小省,寧夏的確少有能引起外界注意的東西。自己從曆史民族地理方麵總結的西夏故國、回族之鄉、塞上江南等,這些都是回頭看出來的。拿到外麵去,在中國這樣一個有悠久曆史和廣大地域的大國來說,就未必能成為特色。至少不是什麼個性十足的特色。
把銀川建成能帶動方圓500公裏、輻射1000萬人口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為此,先營造環境再發展,多元投資建設城市,國有資本能退則退……這些是進入新世紀後的銀川正努力追求而且需要不懈努力的。自然這不是什麼新創舉新發明,但可以促使銀川不要在城市競爭中被甩得掉隊太遠,至少在西北的城市中能有一席之地。城市的管理者應該格外用心的也應在此。《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訪談讓中國人了解到在西部有個城市叫銀川,她的所作所為契合著這個進步的節拍,還有,在城市化浪潮中不甘下遊。
“大銀川的青春夢想”不隻是銀川人的。對經濟界人士來說,這就是商機。銀川這個舞台屬於所有鍾情於她的有識之士、有誌之士。
城市的領導者管理者不僅是城市的守夜人,還是城市的信使,是第一信使。不僅要樂於充當第一信使,還要當好第一信使。說起來,領導幾乎是天天在報紙電視上泡著,今天在這兒開會,明天在那兒調研,後天在指出,過天又強調,回頭看一下哪個地方的報紙頭版電視頭條不是由他們包圓的,老百姓並不喜歡,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有些領導又很在乎露臉,而說的話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空話連篇,套話成堆,張口千言不知所雲,聽不到有見識的想法,聽不到新鮮的信息,隻有音容沒有精神,換一張嘴誰都會說。實在是又多又濫,不但不招喜歡還很反感。
其實老百姓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公仆到大台麵上去的,講述大家共同的光榮與夢想,講述大家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讓外界了解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尤其是把各種有益於發展的信息傳遞出去,召來創業者、合作夥伴,總之,能發展能進步就好。
這些年來這種趨勢實際上已經出現,中國的一些城市書記市長頻頻亮相央視,有的還衛星、互聯網連線外國城市市長,談天說地,展示城市。這時候,一個城市的書記市長的談吐就超越了個人的範疇,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人民。反過來講,你既然把城市的發展方略向世界公布了,就得一以貫之往下做,朝令夕改是不行的,不隻本市人民在看著,全世界都在看著呢。也可少犯些一換和尚就換經的毛病。畢竟一個幾百萬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不是讓人拿來過家家的。
一個城市的主要官員當城市信使,是自覺歸位的表現。但不包括隨意發布一己之見的行為,更不包括天天泡報紙和電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