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已經把對太陽的探索開拓到了2萬米的深度,在那個深度現在探測的溫度是7000攝氏度左右,應該是在2萬米左右的深度溫度上升了約1000攝氏度左右,如果按照這樣進行推算的話,從6000攝氏度左右升到5萬攝氏度需要大約100萬米也就是1000公裏左右的深度。當然現在這隻是猜想而已,也許溫度的變化會隨著深度增加而減緩或者加強也說不定。
我們現在就一次為假設吧,從太陽地表的液態到太陽1000公裏深度以下達到5萬攝氏度左右之後,一切物質都會被汽化,也就形成了氣態的空間,所有存在的物質都在極高的壓強之下以高溫汽化的形式存在。如果我們把液態定義為地表的話,那麼到了氣態就可以將它定義為中層。
大家都知道太陽非常的大,直徑接近140萬公裏,半徑接近70萬公裏,從地表到太陽的核心有70萬公裏的距離,這1000公裏厚的液態表麵,隻占太陽整體的很少的一部分。太陽的中層應該是占有比例最高的,因為要把太陽核心處於不斷的核聚變運動產生的數千萬攝氏度,甚至是上億攝氏度的高溫降低到5萬攝氏度,沒有一個超級厚的中層空間是做不到的。
我現在的想法是,如果太陽的熱量輸出減少是因為太陽核心的核聚變活動放緩的話,我們能夠解決的幾率幾乎為零,除非太陽的中層存在著和日冕層一樣的低溫通道,可以允許我們想辦法,穿過這一區域進入到太陽的核心去解決太陽的核聚變放緩問題。然而這首先需要我們的衛星的抗高溫能力能夠達到至少5萬攝氏度以上才有機會。然而由於太陽的中層基本上是屬於一個密閉的空間,能夠和日冕層一樣存在著溫度區間變化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所以據此推斷,如果的是太陽的核心出現了問題,我們能夠解決它的可能性幾乎就沒有了。
另外的一個思路就是,既然太陽的核心內部一直都在不斷進行核聚變,不斷的產生龐大的能量,要讓一個不斷進行核聚變運動,有著極高的壓強,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攝氏度高溫的環境活動放緩,就要終止它的核聚變,要終止它的核聚變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陽的核同位素已經消耗殆盡了,太陽就要坍塌了進而熄滅了。如果那樣的話太陽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停止活動並坍塌,而直接停止能量輸出了。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太陽依然在散發著光和熱,隻是散發的光和熱的量減少了而已。據此推斷太陽的核心的核聚變活動沒有停止,也不可能放緩,問題就出在這中間的降溫環節上了。
太陽的溫度降低是由內之外緩慢下降的,也就是說太陽中心數千萬攝氏度的高溫要在70萬公裏的距離上降低到6000攝氏度,下降了數千萬攝氏度。根據我們現在的認知,我認為由於太陽中層的物質是氣態存在的,所以這一層出現降溫效果加強的可能性要低。那據此我推斷問題就是出在太陽的表層上,就是這猜想中的1000公裏左右的液態存在的太陽表層出現了問題,阻擋了太陽能量的正常輸出,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可以想到辦法來解開著這謎團,也應該可以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最樂觀的估計和猜想,也是唯一我們可以解決太陽能量輸出減少的情況,否則的話我們就隻能坐以待斃了。”海濤囉裏囉嗦的輸出了一大堆腦海中的想法。
“總指揮,我認為海濤的預估完全有可能,太陽的龐大是我們現在很難想象的,一個數十億年以來都不斷的散發著光和熱的巨大星球,應該不會說熄火就熄火。而且根據我們人類這麼多年以來對太陽的研究來看,太陽還可以燃燒數十億年。雖然這些研究的成果沒有任何的事實做依據,因為以前我們對於太陽的了解僅僅是靠著在1.7億多公裏之外拿望遠鏡看,和對太陽長期的活動規律來猜想的。但這些數據也充分的說明了,太陽不會很快就熄火,而根據我們現在的猜想,太陽內部的核聚變活動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來看,太陽應該永遠都不會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