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相(2 / 2)

“恩,海峰考慮的比較全麵,新聞部立即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並把我們這次“先鋒號”太陽試驗衛星項目取得的成績,以及下一步的實驗方案發布到國際應對太陽異常聯合指揮部的官網上,好讓世界人民放心。其他的各個項目的研發小組立即投入工作,快一秒是一秒。”王新陽安排著各項工作

2077年,12月29日上午8點30分,在國際應對太陽異常聯合指揮部的新聞大廳裏,來自全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熙熙攘攘的圍滿了整個大廳,為了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指揮部對太陽探測的行動成果和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各大媒體的記者紛紛來到了現場,現在世界上各大媒體的任務,不再隻是做出好新聞、好消息,讓自己的媒體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收視率,最主要的任務是在第一時間把好的消息、好的信息,傳送給全世界的人民,給全世界的人民加油和打氣,增加全世界人民對抗災難的信心。

“女士們、先生們,全世界各地的人民,大家上午好,相信昨天大家都在關注著我們與12月16號的發射的“先鋒號”太陽觀測衛星衝擊日冕層的試驗,也知道“先鋒號”太陽觀測衛星在衝擊日冕層的時候被瞬間燒毀了,大家可能有些失望,有點擔心,大家一定在想,那麼高的溫度看來是衝不過去了。雖然“先鋒號”這次的衝擊試驗失敗了,但是請大家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有辦法幫著以後進行衝擊試驗的衛星,衝過日冕層進入太陽近地軌道,更近距離的觀測太陽,我們還要對太陽的表麵進行衝擊試驗,一定可以找到太陽活動異常的根本原因,解開這個謎團的。

自從16號,“先鋒號”發射之後,曆經9天的飛行,“先鋒號”到達了距離太陽日冕層200公裏的太空空域,在這一空域進行了持續3天多的觀測,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太陽活動情況的數據,和日冕層溫度區域的信息。這些信息最終奠定了我們開展日冕層衝擊試驗行動的基礎。

“先鋒號”選擇預定的而低溫航線進入日冕層之後,經過1個多小時的飛行,進入了日冕層120萬公裏範圍,在這裏“先鋒號”衛星遇到了一條厚度約1.8公裏的超高溫帶,並在這一空域停止前進,對超高溫層進行30多分鍾的觀測,然後對超高溫層展開了衝擊試驗,衛星在進入超高溫層之前,由衛星超高速飛行產生的衝擊流,將超高溫層衝開了一個寬度67米,深度79米的口子。“先鋒號”燒毀的位置不是超高溫帶的表麵,而是超高溫帶的79米深處,也許大家會想,超高溫帶有1.8公裏後,僅僅衝進79米,以後怎麼才能衝的過去呢。這一點請大家放心,恰恰是這個僅有79米深的口子驗證了,在進行衝擊之前,我們年輕的物理學家劉海濤的衝擊思路,就是利用超高速的低溫氣流對超高溫層進行衝擊,給衛星提供一條可以穿越的通道,雖然我們現在的動力係統還不能滿足,製造超高速低溫空氣的要求,但是這一項目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樂觀估計6個月之後,我們就可以製造出能夠製造出超高速低溫空氣的動力係統。

那麼大家是不是又要問了,難道在此之前我們就幹等著嗎?當然不能,全世界的人民都處在嚴寒的威脅之中,我們怎麼能等呢,明天我們會進行第二顆太陽觀測衛星的發射,再過3天會發射另外一顆太陽觀測衛星,我們會持續的進行日冕層的超高溫帶衝擊試驗,而且會由後一顆衛星記錄下試驗衛星衝擊試驗的所有數據,為我們的數據計算小組提供更多的信息。

2個月後,我們就會開展更進一步的衝擊日冕層超高溫帶的試驗,衝擊試驗的思路和理論是我們優秀的智能自動化專家,數學家李羽靈提出的,具體的行動方案是,衛星攜帶兩枚計算好當量的定向型核彈,幾十年前,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我們銷毀了所有的核彈,但是現在在全世界人民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再製造出核彈,對超高溫層進行轟擊,開拓出一條低溫缺口,衛星就可以在瞬間穿過這個缺口,穿越超高溫帶,最終穿過日冕層,到達太陽的近地軌道,麵對麵的跟太陽聊天了。請全世界人民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太陽出現活動異常的根本原因,製定出解決的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