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先鋒號”太陽試驗衛星進行超高溫層衝擊試驗的結果肯定是瞬間蒸發,所有的人都知道是這個結果,而且“先鋒號”的使用壽命已經到期,進行這次衝擊試驗就是廢物利用的附加功能。然而當這一刻發生的時候,當“先鋒號”衝進超高溫層被瞬間汽化的時候,所有的人還是發出了一聲驚呼。隨後“先鋒號”最後發揮的數據被解讀了出來,“先鋒號”試驗衛星高速前進形成的衝擊波,將超高溫層衝開一條寬67米的口子,深度達到79米,“先鋒號”是進入超高溫層79米的時候被超高溫瞬間燒化的。
“總指揮,這最後的衝擊試驗的數據顯示,剛剛海濤提出的使用超高速的低溫空氣衝擊超高溫層的思路是正確的,僅僅是“先鋒號”的高速前進產生的衝擊流,就可以撕開一個79米的口子,如果有足夠強勁的動力作支撐,完全可以在前進的過程中釋放超高速的低溫空氣,衝過超高溫帶。”孫海峰說道。
“對,雖然海濤的思路現在看來完全可行,但現在的問題是新的核燃料和推進係統還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研製,再就是製冷係統也達不到要求,最樂觀估計也要6個月之後才有可能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標準,然而太陽的異常活動還在持續,我們根本不能等到6個月後在開始衝擊試驗,衝擊試驗不能拖延,我看現在首先使用羽靈的思路,開展下一次的衝擊日冕層的試驗。”王新陽說道。
“王總指揮,羽靈的思路現在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們現在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啊!況且要使用核彈進行轟擊試驗,具體需要多大當量的核彈,這一切都需要進行詳細的計算,再加上自從幾十年前,為了人類的安全,為了進一步促進世界和平。各擁核國家已經全麵的裁撤了核武器。現在所擁有的也僅僅是和武器製造的技術了,要製造出核武器,而且是我們需要的當量的核武器,我估計最快也要兩個月之後了。”來自英國的太陽學家:米歇爾.凱恩說道
“這個不是問題,就算需要2個月的時間,也比6個月的時間要快很多,我的設想是,我們在進行衝擊試驗的核武器製造時,應該針對性的為核武器設計出定向爆炸的功能,我說的這個定向不是絕對的定向,畢竟核武器的威力是巨大的,釋放出的能量是驚人的,根本無法控製它隻向一個方向釋放能量,然而要控製它在爆炸時把大部分的能量向一個方向輸出還是不難的,這樣可以強化對超高溫層的衝擊效果,也可以減少對試驗衛星的反衝擊。”海濤說著他的想法。
“海濤這個思路不錯,關於控製核彈的能量輸出問題,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和史密斯等人去完成吧,畢竟關於核同位素裂變、聚變的控製,你們是最有技術優勢的。羽靈你和佳慧子、米歇爾、佩雷林等人加緊對衝擊超高溫層需要的核彈當量的計算。”王新陽繼續安排著工作。
“是這樣的,不僅僅是計算出需要多大當量的核彈,製造出多大當量的核彈就可以進行衝擊試驗的,核彈的釋放和引爆時機更加的重要,這一點我們絕地不能忽視,衛星在距離超高溫層多遠的距離上釋放核彈,應該以多快的速度衝擊超高溫層,這些都必須進行詳細的計算,否則我們隻能收獲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失敗,耽誤寶貴的時間。”諾婭認真的分析著。
“對,諾婭考慮的非常細致,這些數據的計算工作也由羽靈等人來完成,還有就是提前把智能操作程序編寫好,省的到時候在手忙腳亂。”王新陽說道。
“王總指揮,你就放心吧,我們會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計算工作的,海濤他們現在就可以立即開始核彈的研製工作,將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設計出來,等我們的計算結果出來他們的核彈也出來了,到時候就可以立即開展穿越試驗了。”羽靈說道。
“對,所有的工作都同步進行,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繼續發射試驗衛星進行衝擊試驗,這次不能再隻發射一顆衛星了,依次發射兩顆,一顆衛星首先發射,3天後再發射另一顆,第二顆衛星到達預定太空空域的時候,第一顆衛星進行穿越日冕層的試驗,第二顆衛星記錄全部過程,有了更多的數據,羽靈她們的數據測算才能更加準確,孫總工立即準備用於實驗的衛星,2天後發射。”王新陽下達工作任務指令。
“好的,總指揮,我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對用於試驗的衛星進行測試,保證2天後就可以進行發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先鋒號”太陽探測衛星的超高溫層衝擊試驗是實時的直播的,現在全世界人民都已經知道了,“先鋒號”太陽試驗衛星已經燒毀了,但是“先鋒號”太陽試驗衛星為什麼燒毀,以及它的燒毀給我們帶來的寶貴數據,可以支持我們繼續下一步的工作開展的情況,世界人民並不了解。您應該立即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向世界人民介紹“先鋒號”太陽實驗衛星項目取得的成績,以及接下來要持續開展的衝擊試驗,給全世界人民增加信心,避免出現恐慌情緒。”孫海峰提醒著王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