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夢想高飛 萬裏在途(2 / 3)

2006年,通過激烈的競爭,我獲得了那時候還很稀缺的出國交流訪問機會:20人的工科拔尖學生組團赴美,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暑期研究項目。那年6月,我們踏上美聯航的班機,如一行白鷺飛上青天,飛向美利堅。暑期項目很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期間的親身體驗卻更讓我下定決心,出國深造!

2007年8月19日,美聯航的飛機再次載我飛到西方世界的中心———美國。這次著陸在東海岸的費城,目的地是特拉華州的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UD是美國建校時間最早的幾個大學之一,她坐落在寧靜的小城———紐瓦克市(New ark City)。在這個國度,我將生活和學習近四年半的時間,直至博士畢業。

這段追夢的體驗,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

首先,我在學術上確實得到更為深厚的培養,在這裏我必須感謝我博士階段的導師Takashi Buma。Buma先生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係;博士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研究方向是超聲成像;博士後也在密歇根大學,方向是太赫茲。後到UD任教,在他的實驗室裏,其中一個課題是太赫茲成像,我就選擇研究了這個方向。太赫茲技術被認為是改變未來的十大技術之一,通過與Buma先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組在太赫茲脈衝成像方麵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也在光電子學方麵的頂級期刊雜誌上,發表了多篇高水準的論文,因此我隻花了四年半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人說讀博士選導師要謹慎,我比較幸運,我沒怎麼選,但我的導師卻實實在在是一位讓我在學術上和人格上都真心欽佩的人,他對我影響很大。在此,我必須再次感謝Buma先生。

另外,我也極大地拓寬了知識麵。在讀博士期間,我於2010年開始同時攻讀本校的金融專業,係統地學習了金融理論。當年金融專業極其熱門,U D的金融係據說收到了超過500封申請信,最後隻錄取了20多名學生,這使我格外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同時,這對我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從初中參加奧林匹克競賽開始,我一直是在理工科的領域學習專業知識,而UD的Alfred Lerner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則給予了我全新的商科教育。商學院的教育除了和理工科教育一樣有嚴格的學術訓練外,相對於邏輯證明,它非常側重表達、溝通、說服等互動式的訓練,商學院的課堂上,這種氛圍也極其濃厚。2011年,我比同屆學生更快地讀完了金融碩士,獲得了學位證書。此後,我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又進入了商學院的M B A專業,係統地學習工商管理的知識。遺憾的是,2012年博士畢業後,我打算立刻回國創業,M BA也相應地中止了。也許將來某一天,我會回到美國,完成那些餘下的課程。

必須說明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夢,不同的性格決定著不同的命運。回顧我的學術生涯,其實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沒能在理工科研領域一直深耕細作,從高中正式進入理科實驗班開始,到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完成,11年半的時間,而後基本上已經不再專注科研,更多的是開始在商業領域摸索。就像很多朋友所說的,“白讀了”、“博士都不用讀的”等等。不過我自己倒是很少有惋惜,我覺得自己的腦子裏麵與科研關係不大的想法太多,這使我逐漸沒辦法潛心科研探索,長此下去,不一定能有重大建樹。特別是我發現自己很難專注於某件特定的事情,那會使我逐漸產生倦怠。話說回來,這也許是因為學術造詣遠不夠深,如果把解決科研中的一個細節,也當做一件事的話,那科研的過程也是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也是充滿了挑戰和樂趣的,也許將來我還會重返科研領域(我希望那時候研究的方向是時空旅行)。所以關鍵還是看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跟著自己的直覺,做當下的自己。

但這不代表隨波逐流、朝三暮四。在做當下的自己時,就把當下的自己做好。否則,夢終究是夢,永遠不會夢想成真。

最後,這段在美國的追夢旅程,也讓我近距離地觀察了美國社會,從一個個微觀個體,包括物和人,去體會美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去感受憲政的成果。這份體驗對我而言最為重要,因為它讓我對社會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觀點,給了我少年時的“中國夢”一個全新的方向。

美國是一個法治的社會,而萬法之法乃其憲法。美國的憲法確認民主的成果,後通過法治來執行、完善民主製度。自由與人權作為民主製度的直接產物,自然而然地福澤蒼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裏不討論這套以民主為基石的憲政製度是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也不討論其三權分立具體的精巧構造,隻討論實踐的效果,確實讓我一個中國人感動繼而羨慕。美國老百姓同中國老百姓一樣勤勞,他們既有極富有階層,也不乏貧窮落魄之輩。但是整個社會的整體氣質與素質極其健康,平等與互信理所當然,而寬容與友愛則無處不在。民眾隻有收入多寡之別,沒有人格貴賤之分,絕大部分人都活得自由自在,自信且有尊嚴。